我的老家,临泽县鸭暖镇五泉村,王家洼子。我离开十多年,因俗常的工作、生活不能常回去,却有丝丝缕缕旧时的记忆,常让人惦念。
老家的院子在居民点最南,大门向南。门口对着一望无际的田野。院里是妈妈种的各类蔬菜,满满的绿,小院有点盛放不下。开门便扑眼而来,涌在胸口的是不能言说的幸福。
郑耀德摄
六月,蔬菜有的挂果,有的才开花。白的、黄的、绛紫的……紫色茄子,在阳光下闪着光亮;红色的柿子艳丽,很招摇的挂在枝秧;冬瓜像一头头肥猪崽,在宽大的叶子下,惬意地栖息在碧绿的叶帐下,静享光阴;辣椒是悬挂在枝头的风铃,悠然细软的清音,要你仔细听才好;一个个顶花带刺的嫩黄瓜,绿色的棒槌,敲打着小院的光阴;几棵玉米,像披挂上阵的将士,迎风抖响盔甲,神气、威严、骄傲;一棵梨树,是小院多年禅修的老人。安然若泰,不着声色。一个个的小脑袋,从绿色的树叶中探出来。这梨叫日面红,名副其实,晒着太阳的那一面是耀眼的红,另一面泛着黄绿。果子熟时,红的愈加红艳。现在的季节,梨子还未熟,我只能望着,咽咽口水。院里院外,都有几棵枣树。这个时节,还是绿意融融。青枣挂在枝头,一颗颗藏在叶子的缝隙,有点顽皮,随风晃荡。等到中秋节前后,枣子红了,雀跃在梢头,招摇地从绿叶后露出娇羞的女儿脸。整个村庄房前屋后的红云氤氲,村庄淌着喜气,香甜的味道。
种菜是细致活儿,“种菜如绣花”,弄起来虽然很累人但很有趣,要不陆游咋说,“老农饭粟出躬耕,扪腹何殊享大烹。吴地四时常足菜,一番过後一番生。”陆游当年躬耕田野间,悠然自得的愉悦,惬意的菜香,让人浮想不止。此时,我的感受大有从理论上推敲,站着说话腰不疼的嫌疑,缺乏真情实感的投入,但我还是愿意,把妈妈种的菜想象的诗意一点,尽管有点牵强附会。
近几年随着爸爸工作调动,妈妈居住城里,但每到开春定回老家,为种菜做好准备。从翻地,施肥,选种育苗等细致的活,到那一棵棵菜苗儿出土。什么时间该做什么,这次干完离下次干另一个活相隔几天,母亲都会准时回家务弄。妈妈躬身在田里的身影,翻过的土地,洒下的汗水,我们是看不见的。都记忆在小院的时光里,菜苗们一定知道。看它们可劲儿地长,就是对妈妈的回报。
我每次回来,都是为采摘蔬菜。对于妈妈的小院,我只是个浮躁的过客。不过是一时的赏心悦目,一声矫情的赞叹。真正喜悦的,从心里到眼梢嘴角都流出自豪的只有妈妈。只有她懂得这绿色蔬菜,对于我们的真正意义。
郑耀德摄
现在人们吃东西都讲究,要吃绿色环保的。市场上去买菜,菜商们也个个标榜自己卖的是绿色无公害蔬菜。但我们对商品广告的信任度早已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对商贩的话也是半信半疑。电视新闻、网络上也时常曝出吃残留农药蔬菜伤害身体的事。超市里出现了各种洗菜盐,网上就有了各种洗掉果蔬上农药残留的方法。绿色果蔬是可以洗出来的吗?菜农们一定在笑罢?
我和弟弟现已各自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家。每次回家匆忙,都只为摘菜和对绿色的索取。每次回老家摘菜都有满满的自豪感,幸福感。因为可以逍遥自在地吃着真正的绿色蔬菜,不必担心蔬菜有毒,且可随意采摘,安安心心地吃。每次摘了菜,妈妈必然还要分几份。我的,弟弟的,再多的就送给亲戚们。
我时常感念,载着我们健康的是妈妈种在小院的绿,是妈妈的辛勤,妈妈的爱。高工资或者是价格昂贵的生活用品,只带给我们物质上的满足。
妈妈的小院,妈妈的绿,延续着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念想,日渐浓郁。当我们踏遍世间千山万水,尝遍世情百味,看过万紫千红,最想念的还是妈妈的小院。
作者:王琨
图片:新华网郑耀德摄
“微游甘肃”征稿活动
仍在火热进行中哟!
才华横溢的你,
把你在甘肃的所见所闻
分享给我们吧!
点击下方了解征稿详情
↓↓↓
稿费已备齐!“微游甘肃”喊你来投稿啦!
↑↑↑
(投稿邮箱:weiyougans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