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攻”字的平面二维空间结构来看,其是一个左右型结构的汉字。“攻”字的左边是一个“工”字,在这里充当“攻”字的声旁,提示“攻”这个文字的读音与“工”字的文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攻”字的右边是一外“攴”字,现在称之为“反文旁”。它在这里充当“攻”字的义符,表示“攻”字的文字意义与“攴”有关。
“攴”字也是一个单独的文字,其意义为击打或者敲打。它也是一个会意字,由上面的“卜”字和下面的“手”组成。“卜”字表示带有棍棒状的长柄木棍,下面的“手”字在古代写为“又”字之形,表示手持木棍敲打(树上的枣子)。后来文字从当篆到隶书,文字的字形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原来的“攴”字就错讹成“夂”,也就是我们现代汉语当中所说的“反文旁”。
东汉许慎在其著作《说文》一书当中的记载:攻者,击也,从“攴”、“工”声。依据《说文》体例可以知道“攻”字是一个形声字,其本义为攻打,所以“工”字不仅提示“攻”字的文字发音,还间接表达文字有意义。因为在古代战争之中,行军作战也是有一定的章法的,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要以成为将军。只顾纸上谈兵,不考虑实际情况,注写是在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