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院种菜乐悠悠》
作者:贺书棋
我的老宅院离市区只有7公里,自从进城以后,院子除种着榆树、枣树、石榴、葡萄、苹果、柿子等果树外,一直荒废着,到处是荒草、野菜。因为没有人管理,除了枣树能收点带虫眼的枣子,其它毫无收成。
自从听说蔬菜、水果有药毒以后,我产生了回家种菜的念头。当时正是春末夏初,回家以后先锄草、翻地,修好手压机水井,种上省事的丝瓜、苦瓜、南瓜、小白菜、油菜、油荬菜、扁豆等蔬菜。
我种菜不用农药、化肥,结果几种瓜长的还可以,扁豆、小白菜、油菜让虫子吃光了!油荬菜虫子不多,薅苗回家洗洗蘸酱当酒肴,是即鲜又嫩还爽口,第一次吃着自己种的菜,心里甭说有多么恣儿了!庄乡给扁豆打上短效低毒的“聚酯”农药,几天后又生出新芽,一个月以后扁豆也开始结了,第一茬扁豆摘一大把,回家炒了一盘儿扁豆炒肉丝儿,喝着小酒,吃着自己种的扁豆菜,心情就是美,老伴还陪着我喝了几盅!以后虫子越来越厉害,有一半多的扁豆被虫子吃了。嗨!反正种的多,好歹也够老两口吃的。
丝瓜、苦瓜没有招虫子,也相继结果了,收获还不错,近半年没有买菜,有时还给孩子和左邻右舍点。
到秋天,柿子和枣也有了收获,头一年有了经验,以后只种丝瓜、苦瓜、油荬菜、南瓜,也种几棵扁豆,虫子吃剩的人再吃。
通过种菜,不仅能吃上绿色环保食品,更主要的是心情愉快,参加劳动锻炼了身体,还常与庄乡兄弟爷们拉呱聊天,亲近了父老乡亲,知道不少乡情,是一举多得的事,要坚持下去。
游朱家峪
年7月27日,我们随团冒雨去游了朱家峪。朱家峪在章丘区南部,是国家四星级旅游景区。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联合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还有“齐鲁第一村”“江北聚落标本”的美称。
在朱家峪停车场下车以后,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我们撑起雨伞漫步前行,大约三四百米才到了景区大门,大门是牌坊式的,中间宽两边窄的四柱三门。我们爬上高台步行在石铺小路上,几分钟到达售票处,由导游带领下行多米才来到景点大门。景点大门是青砖垒砌、白灰抹缝的墙体,大门是城门式的中间宽、两边窄的三个门。门上有城楼,门两边是城墙。据说是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抗御日本鬼子修建的。
我们从中门而入,导游说平时不开中门,为迎接贵客才开中门。我们是远方贵客,是开中门迎客。
我们冒雨走在石板路上,不远,来到一座园洞门的二层楼前(以后知道是“文昌阁”,向左拐是石板铺的上坡路,迎面是一堵很高大的青砖墙,上书电视剧《闯关东》……。左边有一座舞台,向右不远进入叫“山阴小学”的建筑群体。
我们是在最后层院落小门进入的,可能有四五进吧(记不清这个院落有几进)!都是一正两偏房的格局,除最后院落外,前面几进都是中间有门洞,门洞是整个建筑群的中轴线。
近二十个展室,大部分介绍电视剧《闯关东》,什么“闯关东的抗争纪实”“闯关东时期的山东老行当”、“关东民俗民风”“闯关东的山东名人”等。再就是章丘的民俗民风,如章丘打铁匠。章丘铁匠闯入关东,不但对生产农具和生活用具进行改进,而且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个展览,有实物、有图片、有塑像、有文字说明,是一个不错的展览。
我们从“山阴小学”大门出来以后下了台阶到了石板路,前行不远,到了一个在高台上的山洞口,导游说,这个洞因为是黄色石头洞,被称为“黄石洞”是这个村的老祖宗朱氏,于明朝洪武二年()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来时最初居住的地方,黄石洞对朱家峪这个村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导游说:“由于年代久远无人居住,洞体已经坍塌,只剩下这个洞门了。
导游说:“由于前几天大雨,前面的路被冲的泥泞难行,道路非常滑,无法进入,参观到此结束。”很遗憾,来朱家峪,没有看到曾经有两千多人的朱家峪村庄的真面目,何况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啊!它肯定有“历史文化名村”特色,有“最美休闲乡村”的美。这怎么是游览了朱家峪?尽管领队说有机会再来!我心里似打翻了五味瓶,很不是滋味!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盼望已久的朱家峪。
贺书棋山东禹城实验小学家属院
作者简介
贺书棋,禹城人.从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至今,在《德州晚报》《山东老年》《德州日报》《鲁北文学》《老年日报》《快乐老人报》《老年生活报》《诗坛》等报刊发表文章三百余篇。曾获得《德州晚报》《鲁北文学》小说征文优秀奖;德州宣传部、《禹城文萃》禹城宣传部征文三等奖。德州、禹城作协会员,禹城诗词学(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山东老干部诗词学会会员。
住址山东省禹城市实验小学家属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