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品尝过献县的金丝小枣吗快来吧

台湾枣,又名印度枣。

女儿给我买来一种水果,绿绿的、光滑的外皮,形状像枣子,但比我们当地的枣子大很多,我平生没有见过这样的水果呢。女儿告诉我,这是台湾枣。咬一口,细细品味,口感倒还清脆细腻,但和我们献县的金丝小枣比起来,我感觉还是差不少。我们的金丝小枣核小皮薄,果肉丰满,肉质细腻,甜度高,干品掰开之后,能拉出1-2寸长的缕缕金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们的小枣也因此得名“金丝小枣”。金丝小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滋补身体,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贫血等病症,我们当地有俗语云:一天吃仨枣,一辈子不见老。

一到秋天,红红的小枣挂满枝头。

金丝小枣是沧州市的著名特产。据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沧州一带的农民就获枣树之利。青县、大城、沧县、河间、献县、泊头、盐山、海兴等县都是小枣盛产之地,尤其沧州献县的金丝小枣因为风味独特,成为小枣中的珍品。相传在年秋,乾隆皇帝到沧州一带狩猎,途径献县,见路边风摇枣树,果实累累,上前摘枣一枚,开时金丝闪耀,吃在口中甘如含蜜,喜言道:“沧州自古草泽之地,然金丝小枣风味殊佳,如是者鲜矣!”

追溯金丝小枣的历史,当追思一个人——刘仲思。刘仲思(公元—),道号崖仙,南北朝时沧州献县陈家口人。仲思厌恶官场纷争,15岁在乐寿崖南的龙王庙出家修道。

公元年,乐城(献县古称乐城)已是重要产枣地之一。但当时的乐城枣远逊于青州枣和晋州枣。除品味较差外,干枣易蛀不便久储。仲思听说河东猗氏县生有异枣,果大如卵、皮薄肉鲜、晒干耐储。于是长途跋涉去该地寻找,果然发现异枣一种,当地呼为“羊角枣”,果长四五寸,酸甜味足,易生食,晒干则干瘦少肉。仲思带回枣树幼株,经辛勤培育部分成活。但所结之果,虽酸甜甘美但个头小,乐城人称秦椒枣。秦椒枣生长时极易虫蛀蜂咬,晒干虽剩皮包骨却极耐储藏。仲思满怀希望,将原当地枣与秦椒枣成对种植,根株比肩而生。待二年后,将两树干的内侧各剖其半,在合再并为一株,素帛扎紧,蜂蜡封固。当年仅成活一棵,该树一半长原地枣,一半长秦椒枣。翌年开始明显变化,两种枣特性相互浸染,七年后逐渐如一。一个新的品种出现了,枣形明显变小,果长在一二寸间,果皮纹细紫红,果肉温润甘美、剖拉金丝绵延,人们争相引种,时称仙枣或仲思枣。

隋大业二年(年)九月,信都郡守选仲思枣粒进贡朝廷,隋炀帝亲尝并分赏群臣及后宫,遂使仲思枣天下流誉,成为果中珍品。大业四年,刘仲思孙女17岁上得一病,面色恍白,目昏,肤气腐酸,媒人不登,心烦欲死。仲思酌选仙枣肉、桂枝心、白瓜子、松树皮共为末,枣蜜为丸,服食三个月,孙女面色如玉,身泛香气,人称香姑娘。又取仙枣粗皮烧研,新汲井水,枣皮与霜桑叶同煎,澄清洗目,日三次,未出一个月,眸如秋波,如同天仙。后人把仲思枣改名金丝枣,仲思种枣及用枣事迹在《大业拾遗录》、《广志》、《食疗本草经》、《本草纲目》诸书中广为流传。

因此,刘仲思被称为金丝小枣之父,献县被称为金丝小枣的原产地,而名闻遐迩。

今天看到了这个对我而言挺稀奇的台湾枣,让我想起了我们家乡的金丝小枣,欢迎您来献县做客,品尝一下我们献县的珍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