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节丨糖友与水果之一二三澎湃在线

<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糖友吃水果

炎炎夏日

清甜可口的水果

可谓是消暑佳品

可不少糖尿病朋友们

对水果“望而却步”

担心水果的“糖分”

会对血糖造成影响

那么糖友们到底能不能吃水果呢?

怎么吃水果才是最正确的方式呢?

首先,很肯定的告诉大家。

糖友们是可以吃水果的

我们先来盘点下吃水果的益处

水果的益处

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的重要来源,富含多种有机酸,膳食纤维和多酚类物质。而且每日摄入适宜量的新鲜水果,对糖友们也有明显的健康益处:某项大型队列研究发现:健康人群中,每天吃新鲜水果的人比不吃的罹患糖尿病的风险降低12%。在糖尿病人群中,每周有3天及以上的水果摄入,可使糖尿病患者中的总体死亡率降低17%,并降低多种并发症风险。与标准风险比相比,每天吃水果的人风险比降低了12%。

有图有真相

微血管并发症(左)大血管并发症(右)校正后风险比为0.72和0.87

虽然水果好处多多,健康美味,但糖友们吃水果时也要遵守下面几个重要步骤。

什么情况下可以吃水果?

虽然水果好吃,但是在血糖面前一切美味都要给血糖让路。

根据我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糖综合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4.4-7.0mmol/L,非空腹血糖小于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建议大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控制血糖,并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控制血糖。

只有在血糖相对稳定,不“起伏跌宕”时,才可以放心享受水果。

该选择什么样的水果?

大多数朋友会认为水果只要不甜,它的糖含量就少,就可以放心的吃。但我们衡量水果的糖分不应该通过口感的甜淡来评判。同样克的西瓜和猕猴桃相比,西瓜有5.8克的糖,而猕猴桃有14.5克的糖,但是西瓜却比猕猴桃吃起来更甜。

这是因为食物口感的甜度主要有不同糖的类别所决定的,一般情况下,甜度:果糖>蔗糖>葡萄糖>乳糖。

而我们甜甜的西瓜就是以果糖为主。

像是一些不甜的水果也是糖含量的翘楚哦。(枣子,山楂,火龙果····)

?山楂?枣?火龙果

文末的图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水果的糖含量。

但是,相同糖含量的水果,因为糖种类差异等因素,对血糖的影响程度也可能是不同的(果糖

重点来啦,敲黑板!

Q

什么是血糖生成指数GI?

GI值表示含有一定量糖的某食物,使血糖升高的速度和能力。GI值表示摄入含50g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的某食物与食用50克葡萄糖的餐后2h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比。

高GI食物(GI值大于70),消化快,吸收快,糖分很快进入血液,升血糖的速度快,引起的血糖波动大。

低GI食物(GI值<50)消化吸收慢,在胃肠道停留的时间长,糖分释放缓慢,引起的血糖波动较小。

请叫我“重点”

但是我们在算GI时,仅仅考虑了食物碳水化合物转为血糖的速度,但是却未考虑食物的“糖含量”。

GI低的食物也不可以随心吃。

GI高也不是不可以吃。

单独看GI值意义不大,我们还需要结合该食物的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来看。――――也就是要看血糖负荷GL值。

GL值=GI*碳水化合物含量/,血糖负荷GL值结合“含糖量”和“升糖速度”,更好的反应了食用一定量食物后对血糖的影响程度。所以GL值能更为全面的反应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西瓜(高GI=72),但是西瓜可吸收碳水化合物(去膳食纤维)含量仅为5.5克(每克),血糖负荷值GL=3.96比一般水果低,适量吃西瓜对血糖波动的影响不大。(西瓜迷的福音)

苹果(低GI=36),但含可吸收碳水化合物(去膳食纤维)含量为12.3克(每克),血糖负荷值GL=4.43>西瓜。

是不是有点小意外?!

由此可见

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西瓜的

但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摄入量

所以我们在平时选择水果时

要结合GI值和碳水化合物含量

综合来看该食物具体的血糖负荷值GL

单看一个指标不准确哦。

(GL<10:低血糖负荷,对血糖影响不大,GL20:高血糖负荷,对血糖影响很大)

糖尿病人结合含糖量和GI值,选择低血糖负荷的新鲜水果。

可以吃多少水果?

推荐每天可食用低GL水果~克左右,大约等于拳头大小的橙子,一小碗樱桃,小半块西瓜。

最好吃新鲜水果,不要选择果汁,果干,罐头,以及过于成熟的水果。

糖友吃水果的时间也要有讲究,最好在两正餐之间作为加餐点心食用,餐前餐后一小时内最好不要吃水果。

小贴士

下面送上营养科根据水果碳水化合物和GI值整理的水果血糖负荷GL表,糖友们可以参考。但因为每位患者的糖转换能力不一样,故而同一种水果对不同患者的血糖影响也不同,所以建议大家在食用某种水果后2小时测一下血糖,看血糖波动是否明显,从而来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水果。

临床营养,营养临床

医院北院临床营养科门诊时间:

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专病门诊:周一、周三下午

特色:成人肾脏病、炎症性肠病、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营养治疗;肿瘤围手术、放化疗期的营养支持等。

供稿:营养科

杨诗晗施咏梅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医院北院科普节作品(十一)

医院北院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