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BOOK”
“我乃石家庄赵子龙是也!”
中国地名,时而霸气:武威、威海、大同...
时而仙气飘飘:仙居、桂林、清远...
时而古色古香:
△山西地名,古风之韵悠长。制图/地道风物
时而也令人费解:“常山变石家庄,汝南变驻马店”,到底为啥?
石家庄,古为常山?
△石家庄,繁华的北方枢纽。图/视觉中国
常山,古地名,以三国典故而闻名,在人们印象中常山经常与蜀国大将赵云联系起来,常山赵子龙的名号千古流传,名扬天下,近年来由于一些媒体的宣传而造出了常山改名石家庄的热梗,“石家庄赵子龙”也由此而来。实际上,石家庄虽然确实与常山有很大的渊源,但真正的古称并不是常山,而是“真定”。
△赵云像,设立在石家庄市正定县。
真定,即为今天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曾经是古代华北平原中部最繁华的大都会,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
△正定位置概述图。图/地图窝
根据《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域汇编·职方典》记载,真定古为冀州之域,战国时期先后属于中山国和赵国。
公元前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国灭赵,设立恒山郡,也就是以今天石家庄为中心的一片区域,不包括北岳恒山(也有一说为秦时并没有设恒山郡,而属巨鹿郡),西汉时,汉高祖沿袭了这一名称,之后为了避汉文帝刘恒之讳而改称常山郡,且范围扩大,北至恒山南至逢山长谷一带。
△西汉各郡分布、常山郡。图/历史地图网
汉武帝时期,分离了真定县及周边数个县城,置真定国。
△汉武帝时期设真定国。图/历史地图网
东汉初年,真定国被并入常山郡,常山郡也因光武帝刘秀在此附近建立东汉的原因而升格,升为常山国,“国”虽然和“郡”同级,但因为有王封在此的原因,级别又略高于郡。真定则属国内辖有的一个县,赵云就是常山真定人。
△东汉疆域图。图/历史地图网
因此,赵云自报名号时的原义应为“我乃常山(真定县)赵子龙是也!”
魏晋时期,常山国又改为了常山郡,北周时期,在真定设置了省级的恒州。从此,恒州的建置固定了下来,唐朝安史之乱之后,中央在真定设置了著名的成德军节度,唐穆宗时期又因避讳(李恒)而改名为镇州。公元年,唐明宗将镇州升级,称真定府。
△唐朝时设恒州。图/历史地图网
真定就如此这般在升降格与改名号之间反复横跳,终于到了清朝,正式改为了正定府(也是因为避讳,四阿哥胤禛,禛真相讳)。
那么千年来都被如此重视的正定(真定),今天为何没有发展为省会级城市,反而是石家庄(正定府南边的小村庄)崛起了呢?
△历史气息浓厚的正定古城。图/视觉中国
原因同大多数近现代崛起的城市一样:交通。清末时期,正太铁路修建(正定——太原),虽然名为正太铁路,但起点却位于更为便利的滹沱河南岸的石家庄(不用架桥),石家庄也因此一飞冲天,从一个只有九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发展成为了现代大都会。
△-年修筑的正太铁路,极大影响了日后的抗日战争。图/视觉中国
与石家庄和真定的命运相似,互联网热传的汝南改称驻马店也同样经历了汝南府改名、升降格,最后属辖小镇驻马店崛起的历程。
兰陵——枣庄?
△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图/视觉中国
石家庄,因其近现代的崛起被称为“中国第一大庄”,而山东枣庄,则是在互联网热效应下诞生的“中国第二大庄”。枣庄位于山东省南部,处于华北和江南的中间,因此自古以来便是南北往来、交通的重镇。
△枣庄位置概述图。图/标准地图服务系统
同石家庄类似,枣庄境地在历史上的行政区划也一直变来变去,而其中,最被人们热传的当属为浪漫又优雅的“兰陵”。但是兰陵指的真的是枣庄吗?实际上也和石家庄一样,枣庄也是近代崛起的城市,而其今天的临沂市兰陵县才是古代兰陵境地的主体。
△临沂市兰陵县,宛若世外桃源。图/视觉中国?
早在年前,古老的北辛文化就开始在今天的枣庄境内扎根生息,春秋时期,并不算很大的枣庄境竟然分布了薛国、滕国、鄫国等诸多小国,公元前年,楚国占领鲁国次室亭,置兰陵县邑,其名为兰花高地,又可意为王道乐土(兰花意作王者之香),旧址在今天临沂市兰陵县兰陵镇,现今的枣庄地区东部有一部分属于当时的兰陵县。
△春秋时期枣庄一带分布有多个国家。图/历史地图网
秦朝时期,今天枣庄地区的南部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东则为兰陵县、鄫县。其中的藤县,将在日后长期成为此地区的名称,枣庄则迟迟没有进入历史的舞台。
△唐朝时期的藤县和兰陵县改名后的氶县。图/历史地图网
而其中的兰陵县,也将在历史上大放光彩,比如战国末期思想大家荀子晚年就蛰居在兰陵县著书立说,南朝齐的开国皇帝萧道成,也是兰陵人。北齐世宗高澄之子高长恭封兰陵王,大名鼎鼎的兰陵王就出于此。
△齐高帝萧道成。图/视觉中国
诗仙李白曾言道:“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再次把兰陵的盛名发扬光大,尽管各朝代大多都设有兰陵县,但县治并不固定,行政区划也经常改变。年,兰陵县被撤销,并入苍山县,直到年恢复兰陵县之名。
而枣庄,从最初不起眼的一个遍布枣子的村庄,凭借煤炭崛起成为今天的城市。
△枣庄滕州市。图/视觉中国
明朝初年,朝廷允许民间开矿,鲁峄地区(今枣庄中部一带)分布有煤矿点,很多人都来这里挖煤,“乡民开山取石为磨、碾,挖井取煤作薪”,前来挖煤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在周边一带形成了移民聚居点。
由于是由大量外来人组成的聚落,人们互相以各自的姓氏、当地产物等作为村名标志,比如金庄、三合庄、枣庄等。其中,枣庄就因拥有一片枣林而得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枣庄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但随着靠采煤而发家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渐渐开始崛起。
直到光绪五年(公元年),枣庄的名士们向朝廷上奏,经李鸿章奏准,正式成立了官督商办的“中兴矿局”。凭借商业煤矿的蓬勃发展,枣庄在多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至年正式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升格为省辖市。
△年的人民日报报道枣庄煤矿。
纵观历史来看,古代枣庄地区一直属于兰陵的一部分,只在少数时期比如-年期间作为兰陵的郡治(当时枣庄地区名为峄县),因此今天的枣庄想改名兰陵虽然有些牵强,但也说的过去,不过原临沂市苍山县已经改名兰陵,枣庄,就还是枣庄吧!
事实上,中国今天任何一个地区的地名,都与其古老的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并不是“拍脑门”式的瞎取。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厚重、深长的时间记忆。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