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高望远话重阳的感知丨文化博览

九九话重阳。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至今已经有多年历史,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这是一年之中最美的一个月,也是丰收的月份。金秋送爽,丰收的喜悦,在视觉和触觉上给了九月完美的体验。

乡愁里的重阳——一个从古代诗歌里流淌至今的节日

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都吟诗作赋,不吝笔墨。他们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怀念故友,赏菊品酒,抒发情怀。重阳节充满浓厚的文化韵味。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抒发了诗人别样的心境,他面对着秋天的山光水美的秋色,脸上浮起了笑容,兴致勃勃地折下满把的菊花,觉得应该插个满头归去,才不辜负这一场登高。这样高雅纯洁的思想境界陶冶人的情操。

这里有王维的乡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也有李清照的亲情,《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有李白的怀才不遇,《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也有王勃的坎坷一生,《蜀中九日》:“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这里更有一代伟人毛泽东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慨,《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伟大的胸怀和气魄令人振奋,催人奋斗,内涵深刻,妙笔横生,使人鼓舞斗志。

这一首首的诗词,带着我们走进富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重阳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会登高、赏菊的别样韵味。也在向今天的人们讲述一个个的重阳故事。

舌尖上的重阳——一个不可辜负饮食的节日

古往今来,中国人以坚韧著称,擅长化悲为乐,凡事都要和吃扯上边。重阳节亦如此。按《易经》说,“九”为阳数,九月九日,重九之数,是阳气极盛时。三月三踏春,九月九踏秋,秋收时祭天祭祖,佩茱萸饮菊花酒求寿。诗人曹丕认为重阳节要“享宴高会”,他在《九月与钟繇书》中说:“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中国人最重饮食,重阳节的传统食物就是重阳糕。隋唐之际,重阳节还有祭祀秋天的任务,黍秫收获,于是用黏米来做糕,大家边吃边感谢上苍;富贵人家用枣子和栗子混合做,图个香甜。北宋末年,重阳糕已经成了规模:蒸好了糕,还要加石榴籽、栗子黄、银杏、松子肉,偶尔还会加猪羊肉和鸭子,为了图漂亮,还要在上面插剪彩小旗。明朝时还有种玩法,是拿重阳糕搁儿女额头,祝愿:“愿儿百事皆糕(高)。”取谐音,图个吉利。历来重阳糕配方不一,但高热量、高糖分是必须的,无非为了大秋天,补一补底气,为日后迎接寒冷的冬天储备能量。

中国人自来喜欢吃花喝花,不独菊花一味。屈原说的“夕餐秋菊之落英”,是直接吃的。曹丕趁重阳节,给钟繇送菊花,认为那天一切植物都萎靡,只有菊花“纷然独荣”,若非“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怎会如此?菊花用来泡茶就很香了,泡酒更妙。而诗人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则是中国人过节走亲访友最好的诠释。

踏秋赏秋——一个现代人重回田园乡村的节日

面对收获的季节,有人曾写道:有风拂过,石头苏醒,惊了半夏花开,梦里秋阳,梦见田野,梦见老家,把一个个丰年尽情晾晒,入画,入诗,如水墨……描写了一派丰年景象。

重阳是个丰收的日子。“晒秋”成了朴实的农村人对老天爷表达感恩之情的举动。成熟的果蔬悬挂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晾晒,这一农家庆丰收的农俗已演变成罕见的“晒秋”农俗景观与独特的地域乡土符号。村民们晒的是不单是秋,更是传承、喜悦和乡愁,饱含着浓浓的“乡土情”。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创作的素材,辣椒、玉米穗、稻谷、绿豆、黑豆……白米为底,手为画笔,农作物当颜料,一幅赤橙黄绿蓝交织的图片铺展在中国乡村广袤的土地上,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演变成乡村旅游的“图腾”和名片。

践行孝道——一个需要陪伴长情告白的节日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我国的孝文化由来已久,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无论当今社会如何日新月异,孝道依旧是中华儿女血液中不变的魂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

孔子曾在《论语》中三讲孝道:其一“是谓能养”,其二“和颜悦色”,其三“继志述事”,这“三讲”阐释了从物质赡养,到精神敬养,再到道义传承的三重境界,孟子更是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八个字言尽孝道之本。

年,农历九月初九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12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参与敬老、尊老、爱老、助老,以实际行动诠释“孝道”。

重阳,是属于陪伴的节日。“九日重阳数,三秋万实成。”为了不让我们的父母尊长“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我们不妨回家听听他们的“唠叨”,看看岁月刻在他们脸上的皱纹,还有那为子女操劳而过早地染雪挂霜的双鬓。只有念念不忘我们作为“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推己及人,我们的社会才能最终达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中华传统节日是亿万中华儿女世代相传的共同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之中,它们为百姓日用而不觉。今天,我们更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让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成为大力培养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作者:吴郁德 李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0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