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的话
每一个城市,都有这座城市独有的一“品”。
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产品,文化是底色,人文是线条,创意是灵魂。
这一“品”,带着城市的符号,生活的诗意,让每一天的日常,变得不一样。
你所在的运河城市,运河水滋养千年,独特的地域地理、个性鲜明的特色文化、勤劳智慧的人民,都创造出独属于运河城市的运河一“品”。
我们连续性地把它们展现出来,欢迎您阅读,希望您推荐。
大运河安徽段是安徽长江以北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安徽的淮北、宿州都留下隋唐大运河的深刻印迹。宿州,作为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苏轼曾称其为“此去淮南第一州”。除了知名的砀山梨、符离集烧鸡、埇桥马戏以外,宿州还有一个不为外人熟知的特色中草药饮——王枣子。
“王枣子”所谓何物
王枣子不是枣,而是安徽宿州地产知名的传统药食两用植物。它学名香茶菜,为香茶菜属植物,宿州市当地人称之为“王枣子”。
民间传说,当年刘邦自芒砀山斩白蛇起义,被秦兵追得无处可逃,便躲在萧县东南、宿县北边一座原名黄桑峪的深山。该区域有一种神奇的野生草药,刘邦用它治疗伤员。明洪武末年,燕王朱棣征北,曾屯兵于此,数万兵士染疾,当地百姓便以草药所奉,功效显著,倍受燕王嘉许。这草药便是来自宿州的“王枣子”。此后,百姓每一染疾,便去深山采草冲茶泡饮,扑灭了无数次的瘟疫,治愈了众多的疑难杂症。上世纪70年代合作医疗时期,医院医院用王枣子制作针剂、片剂替代紧缺的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
作为宿州市地方特产的传统中草药,“王枣子”具有一定的消炎、解毒、抗衰、抗疲劳、护肝和胃、醒酒保健、提高自身免疫力等作用,被誉为“天然植物抗生素”。
民间食用王枣子习惯历史悠久,把王枣子嫩苗,茎叶炒菜吃,把鲜叶摘下来晒干作为茶叶饮用。用全草煎煮液兑蜂蜜当饮料解暑、强身健体。王枣子茶不仅具有原色、原味、原汁的特点,且吸收性强,味纯、略苦、稍带青香和枣子味。因其煮水时颜色、气味像大枣,故将此草定为王枣子。
据《宿州志》、《宿县志》记载:“王枣子生长在宿县北部符离、夹沟、曹村、国家森林公园皇藏峪一带山区,是野生药食两用植物。”至今,在安徽民间仍流传着“是疮不是疮,三碗王枣子汤,天天喝一碗,身体保健康”的谚语。
“王枣子”作为宿州市特色中草药,由于滥采滥挖缺乏保护,目前只少量存在该区北部极少数无污染的荒山、山坡,处于濒临灭绝状态。年,由宿州市多家部门企业联合申报的“宿州王枣子”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的核准,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砀山酥梨”、“灵璧奇石”、“萧县白山羊”之后,宿州市第四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王枣子”与韩正宾
“王枣子”能有今天的大好局面,离不开一个人——韩正宾。
韩正宾当年是安徽宿县地区医药站经理,目睹王枣子就要被挖完了,心急如焚,毅然辞职开始从事“王枣子”草药物种保护。年,原来具有赤脚医生经历的韩正宾在老一代卫生工作者临床应用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并建立了种植基地,仿野生种植,保种30多年。
40余年如一日,韩正宾像对待孩子一样,呵护着王枣子。
“我是最了解王枣子的人!”说起王枣子的习性,韩正宾如数家珍,“它喜阴,最怕农药化肥残留,山上仿野生种植1吨能提炼10公斤有效成分,大田地种植物种变异,1吨才能提炼0.5公斤,有效成分大幅降低……”
根据王枣子生物学特性和民间食用王枣子嫩芽和泡茶习惯,经科学配方提取植物精华素研制出王枣子凉茶冲剂,可供人们清热去火、解除疲劳,是馈赠亲友的佳品。
目前,王枣子种植面积达亩,总投资约三千万元,分布在夹沟镇丰山、龟山、干布山上。每天,韩正宾都要雇用留守村民上山除草、疏松土壤,最多时有七八十人。
“是强烈的责任感让我保护、开发王枣子,一辈子干好一件事,这也是我一生的夙愿。”韩正宾信心十足。
目前,王枣子茶叶、凉茶冲剂、中药材饮片和提取物正迅速地推向市场。也许,已过花甲之年的韩正宾,将迎来事业的第二春,这可能是对他一生致力于王枣子利用最好的回报。(徐蓉整合/赵汗青刘欣华)
(大运河新闻)
来源:拂晓报、安徽绿色之声、天下时代之声
编辑延晨徐蓉
一读桂艳张莉
制作曹宇
责编肖东
审稿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