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每当春夏季节,房前屋后,或泡桐、或椿树、或洋槐,三五环绕,相映成荫。
三四月份,泡桐花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四五月份,洋槐花开,闭上眼睛,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乡土的味道,这种景象和气味已经融入到内心深处,成为我人生的一部分。
1.洋槐树。洋槐树枝头长着很多刺,孩子们有点怕它,可是谁又能抵挡住美味的洋槐花呢?
图片来源网络
成年后的洋槐树,夏季树叶十分茂密,洋槐树下是大人们乘凉的好地方。
洋槐树叶是羊的好食料,家里养过羊的小伙伴都肯定能记得,当年为了家里几只羊的那口最爱,你是否曾经被洋槐树的刺扎伤过?
图片来源网络
洋槐树长得慢,木材很密实,如果把它废弃的部分拿来做柴烧,足以累坏不得要领的劈柴人。
2.楝树。楝树一般树干笔直、身材修长,长相大多也显得干净利索,是不错的用材树。
图片来源网络
对羊儿来说,楝树的叶子好像没有洋槐树叶那么美味,但似乎在饥不择食的时候,也能勉强对付一下。
与洋槐树相比,楝树树叶也稀疏的多,所以我觉得楝树的价值主要还是在用材上。
图片来源网络
楝树的果实叫楝枣子,不可食用,成熟的楝枣子竟和合肥这里的一种叫无患子的果实有几分相似呢。
3.椿树。椿树分为臭椿和香椿,那时农村更常见的是臭椿。
图片来源网络
椿树有一种怪味,尤其新生的嫩枝嫩叶气味很重,孩童不爱、牛羊不理。
那时候看母亲每年晒酱豆前要捂一下,捂到黄豆刚刚长出白毛才正好,而这个过程中母亲要在煮好的黄豆上覆盖椿树的枝叶,应该是利用椿树叶的怪味驱赶蚊虫吧。
图片来源网络
盛夏,有的椿树树干上布满了“椿蹦子”,密密麻麻的看上去甚是令人不适,现在想来,应该是我有密集恐惧症吧。
图片来源网络
盛夏的晚上,经常和小伙伴们结伴捉知了,觉得知了在火里烧一下甚是美味,烧知了的时候,有小伙伴也烧这种“椿蹦子”吃,但我从来不吃,因为我看到它圆滚滚的肚子觉得很恶心。
4.泡桐。小时候泡桐树遍布村庄,环绕房前屋后,伴我度过整个童年,泡桐花香已成为童年记忆的一部分,而和儿时玩伴在泡桐树下嬉闹玩耍的场景恍惚如昨,那一串串欢声笑语也在耳边萦绕重现。
图片来源网络
于我来说,泡桐树藏于乡土记忆的深处,属于那个特定的年代,寄托着对故乡的一种特殊感情,春天来临,最能寄托乡愁的,莫过于这一树泡桐花。
到了一定年纪,勾起乡愁的,只需一棵泡桐,那久违的一缕泡桐花香。
年春天摄于合肥市香榭水都小区
前两年曾偶然在合肥某小区发现一棵泡桐树,当时正值人间四月,这株泡桐在如期花开,那花香的味道已阔别数十年,迎面扑鼻而来,陌生的熟悉感让人极喜而又感伤,以为花香奇异,人间少有,疑为从天而降。
感叹之间,曾赋打油诗一首,以解乡愁:
咏泡桐
四月泡桐应时开,一缕花香天上来;
满城春色皆铺垫,鳌头独居百花衰。
房前屋后曾绕踞,童声儿语伴花开;
春天我若不吱声,哪个敢寄乡愁来?
年以后,农村植树造林推广的都是杨树,这些“原住民”树种被大量砍伐,这也造成近年来“杨絮”肆虐,成了困扰城乡的难题。
加上推进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一些景观树也开始在农村推行,而这些陪伴几代人长大的“原住民”树种在不少地方成了稀有品种,偶尔见到一两棵也能让人内心掀起不小的波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