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北门里·爱情巷拍照留影
2月13日,大年初二,走进成都老西门面街,一排排火红的灯笼鳞次栉比悬挂在店家门口,为新春带来别样的喜庆。
在家大鱼大肉吃腻了,来了碗小面清新一下,成为市民的新体验。在这儿,不仅可以吃到全国各地特色面条,更有画糖人、送元宵、发奖券等多种商家互动活动,让这个年过得格外不同。
米街区集聚50余家特色面馆
老西门面街位于金牛区抚琴街道,长约米的街区上,已集聚了50余家特色面馆、60余家特色小吃,面食品类涵盖了担担面、宜宾燃面、内江牛肉面、重庆小面、兰州拉面、中江挂面、陕西油泼面、郑州烩面等各个区域知名传统面食,并相继引导王记锅盔、雷嫂面等本地“网红店”入驻,俨然成了面食爱好者的天堂。
记者在现场看到,老西门面街通过建筑外立面、店招商招、道路、老旧小区美化,斑驳围墙治理,人行道铺装植绿等工程,整个街面焕然一新,重塑再现了老西门市井文化美景。
“通过打造,片区实现了形态、业态、文态、生态的四态合一。”抚琴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功能提升上,老西门面街通过一体化街区改造,建立了“快活慢行”系统,开敞市民活动区域,打造美食活力空间;在生态提升上,通过嵌入种植、立体绿化,实施多维立体改造,拓展美学展示空间;在文化植入上,通过面食文化元素植入,丰富展现形式,塑造文化艺术空间;在产业植入上,延续城市记忆,传承蜀都味道,对存量餐饮进行整合提升改造,引导王记锅盔、雷嫂面等本地流量王入驻面食街区,进一步巩固了片区产业基础。
以做活街区为目标,老西门面街还引入了灰鹦鹉民宿、华凌微拍中心等网红打卡点,推动面食街区与周边商圈融合发展,实现“食、住、旅、拍”相映生辉。
“老西门面街的落成,是成都一环路市井生活圈改造提升的标杆,进一步盘活了街坊里巷,提升了商业业态,培育高端化与大众化并存。”在这儿开店十几年的老板张有财兴奋地告诉记者,新消费场景让消费者感受蜀都味、国际范的公园城市,体验了世界美食之都的市井烟火、生活魅力。
各美其美四大节点凸显金牛特色
晚上8点,走在位于驷马桥街道的北门里·爱情巷,一盏盏大红灯笼被点亮,为新年营造出浓浓年味,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着烟火成都的宜居生活。
临街的清吧里,古筝弹奏、香囊送福、汉服音乐表演、欢乐荟等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呈现出一波高颜值夜生活场景……
北门里·爱情巷是金牛区一环路改造的又一重要节点,该点位依托司马相如卓文君浪漫爱情故事等文化内涵,打造出独特的“爱情巷”。北门里·爱情巷全长米,以红砖建筑为主调,不仅布局了爱情主题的各式元素,还精心打造了“星辉中滨河路沿岸”及“缘心”广场、“凤求凰”剧场、“红线”民宿、“聚友”酒居、“竹坞”茶香等节点,将浪漫发挥得淋漓尽致,让一条临河的封闭式老旧围墙摇身一变,成为了“市井味、时尚范”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此外,位于西安路街道的枣子巷特色街区,沿街20栋老建筑立面以大面积灰色、砖红色为主基调,灰白色、米黄色为辅助色调,与一街之隔的宽窄巷文化旅游区整体风格相辅相成。打造了3路无轨电车、“西安路供销社”“枣子巷照相馆”“枣子巷理发店”等7个跨时代的街区场景,曾在第六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寻找最潮玩的个绿道文化旅游创意地标”评选活动中荣获冠军。
位于荷花池商圈的半边街,也从传统商业街区提升上走出一条新路——荷花池半边街遵循“保留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化”的要求,坚持文态+生态的理念,其仿古商业主体建筑、牌坊、门楼等一一再现了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风格元素、传统街景风貌、老字号名称等。在业态布局上,半边街着力打造了南方丝绸之路博物馆区、非遗文化区、四川民俗文化产品销售区、成都名小吃区(餐饮一条街)、文化旅游纪念品区等传统特色文化商业聚集地,构建体验式消费新场景,使其成为融合传统文化、特色商业及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古街区。目前,片区已入驻了荣宝斋文化艺术中心成都分店、红木艺术馆、汉服旗袍馆、成都名小吃、火锅、咖啡屋、文化书店等知名品牌主力店,构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风情画卷,独一无二的“驿站文化古街”。(潘欢欢记者陈方耀文/图)
原标题:环路市井生活圈金牛区四大点位:有“颜”有“味”体验市井烟火的生活魅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