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是在家待两天

上班族周末还在上班,学生党已经回家五天了。

万万没想到的是,才仅仅三天过去,#你妈开始骂你了吗#就登上了热搜。

本来还在羡慕他们早早回家的我,想起即将到来的假期瑟瑟发抖。

果然,人类的本质就是个“焦虑制造机”,不在这里制造焦虑,就在那里制造焦虑。

“刚在家呆了三天,我妈就让我滚了”

点开#你妈开始骂你了吗#这个热搜,看见的第一条微博就是网友汇报的自己回家的真实状态。

“回家还没几天,我妈就开始嫌弃我。”

底下有一条点赞过万的评论是:“早上骂我不起床吃饭,中午骂我不会做家务,晚上骂我一天到晚只会玩手机。”

学生党放假有三难,起床第一难、吃饭第二难、玩手机第三难。

碰上寒暑假在家时间长,真的是难上加难。

有人还总结出了放假的三天定律:

放假回家一时爽,一直放假爽三天。

一不小心学生党的假期已经开始4天了,怎么样?你在家的待遇还好吗?

“年纪也不小了,什么时候带个对象回家啊?”

如果说学生党最怕的是来自亲妈的唠叨,那职业党最怕的就是……所有亲戚突然的关心。

学生党还可以放假回家第三天才“享受”来自母亲的碎碎念,职业党回家第二天,就要接收来自亲朋好友的“亲切问候”。

见面第一句:“今年怎么又一个人回家过年啊?”唠嗑参考项:“我看××家的××就不错,要不趁着放假我安排你们见一面?”结束语必选:“年纪也不小啦,该考虑考虑啦。”

以前大家都想念过年,现在大家一想起过年,就感受到被催婚支配的恐惧。

前几天还看见一个小伙伴抱怨放假,不仅要面对第二天就变身的妈妈,还要面对时时刻刻提醒你“单身”的亲友。

“我毕业,月薪2万,却不及在家早婚早育的童年玩伴。”

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催婚”的恐惧,还有人言之凿凿:“女孩子不努力将来是要嫁人的,努力到最后是要相亲的。”

今年你回家带对象了吗?

没有的话,要不要抓紧时间相个亲?

“结婚多久了?抓紧时间生个娃。”

经历过催婚浪潮好不容易结婚,你以为春节回家就好过了吗?

单纯。

结婚了不得生孩子?

生了一胎不得考虑二胎?

年轻人啊,逃过了催婚逃不过催生,逃过了催生逃不过催二生。

就连向佐,结婚不到半年,就已经收到粉丝送的“早生贵子”(催生捧花:枣子、花生、桂圆、莲子)问候了。

更别谈一回家就要面对长辈们殷切问候的我们。

网友过年还没回家就收到的这满满的语音条,有没有让你感受到被催生的恐惧?

就连我最喜欢的回忆杀台偶《恶作剧之吻》里,也躲不开催生的“魔咒”。

剧集中有一幕,直树和湘琴见完生孩子的朋友回来,直接被婆婆推入卧室,让他们边走边脱,追上进度。

想想这么和谐的一家人都逃不过要被催生的“魔咒”,是不是心理平衡多了?

“聊天可以,见面就算了吧”

回家的车票买好的那天,我就收到了来自曾经最好的朋友的聚会邀请。

“班上同学这么多年没见,大家都打算聚一聚。”

听完这个话以后,我果断推迟了回家的时间。

聚会是件好事,但和曾经不熟悉、以后也不会熟悉的“老同学”聚会,就不一定是件好事了。

“你最近在做什么?”“有没有考虑换个工作?”“你还是单身啊?要不要我给你介绍一个?”“工作这么辛苦?怎么不回老家考个公务员?我记得你学习很好的。”所谓“尬聊”,就是在这样的聚会中产生的。

你不仅要面对所有人甚至都是发自内心的问候,还要一遍又一遍的尝试说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婚姻现状以及随时应对“这个人是谁”的窘境。

回家过年面对的仅仅是一家子人最“殷切”的关心,回家聚会面对的不仅是曾经最亲近的朋友最真切的关怀,还有一帮子人不带有任何目的的好奇。

和最好的朋友见面是件好事,但那些不得不去又不想去的聚会,后台有人留言说:“聊天可以,见面就算了吧。”

最近还有一个问答: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想回家过年?

其中有一个高赞留言是:

“过年总共只有7天,其中两天奔波在路上,剩下的5天对着聊不到一块的亲戚强颜欢笑,想起回家还要让本来就不多的存款急剧缩水,真怕自己的玻璃心一碰就碎。”

放假回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仅要面对所有人“关切”的问候,还要面对无言以对的尴尬场面。

其实,对反复“唠叨”和“催促”的恐惧,背后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真实的自己”。

原本被忽略的对自己的不满,一时之间突然全都涌现。

我们讨厌各种比较和询问,更讨厌不那么完美的生活,还有不那么完美的我们。

我们以为自己只是不想面对被春节支配的恐惧,其实更多的是恐惧面对让自己都不满意的自己。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句名言:“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回家的日子都变成了“焦虑”的来源,“老板,国假结束我能再休三天吗?”

春节,我太南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