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是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更新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推倒、拆除、重建,而是保持原有城市肌理,采取适当规模、尺度的改造。
如同任何一座大都市一样,成都也在接连不断地改造中重新塑造自我。
观察成都近年来拿出的城市更新项目,大都是在已有的建筑和街道原有基础上加入新的元素进行改造,既顺应时代做出了升级、新生,又传承历史人文、保留了成都味道。
年,棚改更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成都也全面进入城市有机更新时代。
开年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就发布了20个城市有机更新项目。包括合江亭-水井坊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万年场老街城市更新项目、音乐坊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成都中法生态园EIC项目、八里庄工业遗址片区(首批)等,均为项目整体策划、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面需求。
半年过去,一大批项目已经亮相,改造中的项目也有了新进展。对此,我们将通过两期专题文章,梳理今年上半年成都的城市建设进度,见证成都式美好幸福生活的的延展。
/一环路市井生活圈/
传唱大江南北的歌词——“和你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勾勒了成都生活的理想图景。
成都的街道之所以能为漫步其中的人带来幸福感,在于宜人的尺度。如果说大街区代言了现代都市,那么成都式小街区天生适合生活。
行走在成都的小街区,人们可以和马路对面的人挥手打招呼,旺盛的人气带来繁荣的商业氛围和市井生活气息,反过来又吸引人群到街上闲逛,提高了整个街区的活力和宜居性。
小街区式市井生活气息,对以前的成都来说是自然形成的特质,如今,变成了成都城市更新的一大准则。
全长19.38公里的一环路,是成都市最早建成的城市环线主干道,其间分布着较多尺度宜人、便捷可达的小街区。
年8月,成都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以一环路环线为轴,深入左右1至2个街区,打造成都“市井生活圈”,彰显成都“慢生活”的独特气质。
·玉林·
赵雷所走的玉林街头,就是成都小街区的代表。在这块面积不到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如毛细血管一样的街、巷和路。街街有故事,巷巷有美食。
借着这首歌的热度和逐渐深入的社区营造,玉林片区的打造也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如果你最近去玉林,会注意到路边悄然多出了几个导示牌,分别是“玉林社区美食体验之旅”地图、“玉林社区文创体验之旅”地图、“玉林社区音乐艺术体验之旅”地图,详细的点位串联成线,可算作路人的“玉林攻略”。
有别于传统的城市旅游,三条路线全面梳理和串联起了区域内的历史文化资源、美食、构建起现代都市的文娱阵地,社区导游围绕社区游线的核心点位,讲好社区故事,传播天府文化。
身处玉林的社区空间,会感觉一切都是流动的。今年,玉林开展了一系列串串计划,通过街娃逛街、阿姨计划、撒子集市等活动串联出日常生活图景。
此外,玉林也一直在思考空间的升级与更新。目前,片区正进行建设收尾工作片区的更新,主要在两条街区进行,一条是玉林西路,定位为活力艺术街区,另一条则是芳草街,定位于慢调生活体验区。
图片来自“成都住建”
玉林西路街道两侧的居民楼,换上了灰白色、活力橙、红的主色调,新的外观设计已经登场。
为进一步提升颜值,整个街区还进行了光彩提升。位于玉林西路与芳草街交叉路口处的巨大楼面,名为“玉林之梦”,等待着焕发新光彩。
目前,整个建筑的巨幅墙面已经基本打造完毕,到了晚上,整幅墙面就会呈现壮观的荧光闪亮效果。
图片来自“成都住建”
在玉林西路2号,有一栋纯白色的旧建筑正在改造,是成都电力公司高新分公司职工宿舍楼的旧楼,也是即将诞生的玉林标志性建筑——“玉宿”。
改造之后,“玉宿”中的大部分业态,将以“流动的快闪”形式入驻,“玉宿”成为集潮流、时尚、文艺于一体的艺术孵化生产营。
图片来自“成都住建”
鳞次栉比的潮流商店负责玉林的“颜值”,承载着各自的美学追求和风味之旅,却又自然融入进玉林的烟火气之中。
现在穿行于玉林的小街巷,能看见各种未完成时态的店铺。敲敲打打的装修声、人与人之间的低语呢喃或高谈阔论,相伴于车水马龙与生活日常。
·文家巷丝面美食街·
今年2月,位于光荣北路与文家后巷交界的抚琴面街正式开街。
曾经,这里是南下铁路人的聚集区,南北面食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以面食为主的快餐文化。
年下半年,抚琴街道开始改造提升文家巷,确定了面食特色的街区主题。
抚琴街道先对已有的面食店进行整合、提升和改造,引入了王记锅盔、雷嫂面等本地知名面食品牌;融合南北味道,接洽河北的名小吃驴肉火烧、广东点都德、日本一岚拉面等中外知名面食品牌。
目前,面街已经集聚了50多家南北特色面食,成为兼容并包的天府文化微样本。
美食升级的同时,面街所在的片区的颜值与配套设施也在升级。
曾经,这里的建筑风格和环境依然停留在上世界8,90年代。改造后,片区随处可见传统风格的青瓦飞檐、充满艺术气息的书法题词、风趣幽默的对联、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书香气息十足。
‘光卖面’‘面街大师’‘百家面’‘又见面’等13处关键节点,强化了这片区域的面食文化印记。
赏心悦目的就餐环境,吸引了成都各地的人前来消费。
此外,面街还引入灰鹦鹉民宿、华凌微拍中心等网红打卡点,推动街区与周边商圈融合发展,实现“食、住、旅、拍”一条龙服务,尽量延长了食客在街区的逗留时间,从而产生更多的消费可能。
·荷花池·
荷花池,记录了30多年的成都梦,见证过这座城市商业的辉煌,也在城市的发展中逐渐没落。
作为北改的重要一环,荷花池区域承担着城北的形象担当,但低端的交易业态、不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等因素已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现如今,经历了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的荷花池,已经能担起“北门门面”定位,“时尚”“秀场”“古风”成为了全新关键词。
上新后的荷花池,要做成都的时尚中心。
韩国城、半边街、荷花池国际服饰时尚中心、池上锦等平台相继开业,带来了时尚原创、电商、汉服等元素,带动了区域产业的升级迭代。
图片来自“成都住建”
为了发挥时尚产业最重要的“创意”,荷花池将成都铁路运输学校老教学楼,改造成荷美汇西南高级定制大楼。
目前,大楼已经签约入驻50余位设计师,为创意设计、产品制造、品牌孵化、展示展销、文化传播等服装产业的结构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原创力量;
高定中心。图片来自“掌上金牛”
全球最大跨境面料交易及数据服务平台——FDC面料图书馆入驻荷花池,解决服装产业发展的面料问题;
FDC面料图书馆,图片来自“掌上金牛”
余平方米的“星空秀场”,是荷花池时尚交流的全新平台。
图片来自“掌上金牛”
老荷花池批发市场,也摇身一边成为时尚综合体。金牛之心拓宽的马路、整洁的街道、步履匆匆的人群,让人仿佛漫步在春熙路。
显然,更新后的荷花池已经成为了一个集展贸研、游购娱于一体的产业综合区域,续写新一代的成都梦。
·音乐坊·
音乐坊片区,是老旧城区融入新式美学的典型区域。
为破除昔日旧城之困,该片区按照公园城市理念打造音乐之都,运用“城市修补”的方式,保留老城街巷肌理,强化“坊”的形态特征,强化城市音乐厅与周边区域的链接。
改造后,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了成都的“爱乐之城”。
街头的音乐涂鸦、音符雕塑让打卡拍照者无数;临街的乐器“物馆”,将传统的乐器店打造成了集乐器制作、乐器传承、文化展示、展卖销售等于一体的全新场景;街边的露天舞台上演着街头艺人精彩的演出。
目前,成都音乐坊产业功能区已形成“一核、一心、一轴、一带”,即音乐总部基地、音乐商务中心、锦江西岸音旅消费轴、音乐科技产业带的产业发展格局,构筑起音乐坊产业发展的框架肌理。
今年4月,成都音乐坊营商环境暨重点项目推介会举行。
会上相关负责人透露,音乐坊片区将推出8块土地,共计73.28亩,为音乐艺术人才提供汇聚住所,引领音乐艺术复合型商业、音乐艺术酒店入驻,建成音乐社区服务、音乐康养、音乐商业消费综合体,全力打造音乐产业生态圈。
未来,成都音乐坊将重点发展六大细分产业,即原创音乐孵化、数字音乐、版权交易、演艺演出、乐器销售、音乐教育培训,全力打造“国际音乐之都核心区”、“国际音乐生态示范区”和“成都城市音乐会客厅”。
·科大智创谷·
位于一环路东一段电子科技大学沙河校区南侧的“科大智创谷”项目,围绕环电子科大生态圈,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实现了成华工业文明与电子科大校园景观的有机融合。
该点位于年10月中旬进场实施,现在正进行临街商铺物业载体的改造,以及风貌提升等施工。
原本临街略有年代感的信产大厦,经过翻新改造后,成为了红灰相间、颇有设计感和现代感的时尚楼宇。
信产大厦旁的临街业态也进行了翻新和升级,引入了书店、轻食、咖啡、清吧等时尚消费业态,提供园区产业办公品质配套服务。
这种新型的城市美学生活空间,是科创和文创消费新品味碰撞而出的产物,不仅能打造出一环路市井生活圈品牌新地标、产业新空间,更能厚植市井文化新底蕴,加速推进“文商一环”城市品牌塑造。
/八街九坊十景/
八街九坊十景,是成都市重点工程之一,旨在挖掘老成都的历史文化底蕴,引领新成都的时尚生活方式。
成都市国土规划(-年)文件截图
今年以来,八街九坊十景迎来了一波密集的上新。
·华西坝·
位于华西坝的大学路,以崭新的面貌,开启了华西坝有机更新的第一篇章。
整个街区建筑以大面积灰色、砖红色为主基调,街道上提取、呈现出很多华西的元素,力求能与华西校园及周围的居民区融合成相似的气质。
行走在这条长仅米的路上,随时能感受到往昔峥嵘岁月的荣光。
图片来自成都日报
众多街区景观小品,存档珍贵的历史记忆:
一条“时空之河”横跨小天竺街与大学路,以华西坝的荷叶意向水景为文化展示的开端,线型地刻寓从年到年的华西坝历史;
学殿影迹,通过新材料“复刻”旧时的华西坝地图,形成新旧华西对比和映射,让游客在新旧时空中穿行;
华西故事馆,通过MG动画、灯光艺术装置、沉浸式多媒体廊道等现代手段,再现华西坝历史。
图片来自成都日报
灰红相间的砖瓦搭配、绿化带的改造、极具历史人文感的建筑物……大学路的改造,把华西坝的历史从校园内搬到了街面上,一条街道就是一座博物馆,一本老街故事集。
“文化街道博物馆”之外,开放式文化交流先锋地是华西坝的另一重身份。
咖啡厅、古着店、杂货铺等资深网红店如雨后春笋般扎根在了这里。年轻人们前来打卡留念,写下精美的游玩攻略,让华西坝在社交平台成为新的焦点。
老与新的碰撞与融合,是成都更新过程中最迷人的魅力。
图片来自成都日报
·大慈坊·
一向以古韵浸润和新潮业态闻名的大慈寺,于今年6月上新了两条街巷。
一条是全新打造的“四季花街”,街上花团锦簇,处处皆是“爱情”元素,连街口处的红绿灯都是“爱心”的形状。
图片来自“成都住建”
无相禅茶、天妇罗·天燚、HiFeel、MEETEAT等多家品牌的西南首店入驻四季花街。
这条街在打造之前,一侧是锦江区的政务服务中心旧楼,另一侧是居民老小区。现如今,锦江区政府服务中心的旧楼摇身一变,其外形设计既契合大慈寺的古韵,又焕发出时尚气息。
街道的商家们不仅将内部场景装扮得极尽创意,更将门前区域、商家与街巷的衔接处进行了休闲场景的打造。行人随时可以驻足,无论消费与否,都能感受到街巷的亲近感。
另一条“玉成集巷”,则由原本老旧的玉成街升级而来,这里作为紧邻太古里的老旧小区的背街里巷,虽地处商业核心地段,曾是社区环境、院落治理的盲区。
图片来自“成都住建”
如今,这段旧街巷不仅拆除了围墙,提档升级了风貌,更是新增了社区开敞空间平方米,新增消费场景约平方米。
在时尚的太古里与老成都居民院落之间,一个潮流与烟火间的纽带就此形成。
·西安路·
作为成都的美食宝地,西安路已经以“美食特色街区”的面貌初步呈现。
相比以前,西安路的美食增多了,川西风格元素使街区显得精致且烟火气十足。
图片来自“成都住建”
项目对道路进行了改造,拓宽了人行步道,在重要节点植入了网红打卡点等,加强了街区一体化生活场景营造。
在业态方面,项目推动街区产业由低端向特色精品转变。收储关键节点商铺,保留提升特色店铺,引进特色产业,全面打造以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美食美味为主导的体验式、场景化、趣味性各类主题场景式商业文化旅游街区。
当前,项目还在利用新技术打造体验型、互动型、符合旅游消费的新场景,旨在缔造成都美食娱乐新兴商业名片。
·吃货街·
从西安路进入枣子巷的尽头,便是吃货街,充满了“美食元素”。
墙上的涂鸦,描绘了糖油果子、三大炮等经典美食,老成都市井气息无处不在。
图片来自“成都住建”
这里以“菜市”“夜市”“小吃”为核心,目标是打造有文化、有场景、有温度的沉浸式市井生活圈。
在业态方面,吃货街以成都小吃为主题,通过食材溯源、美食汇集、场景营造、空间重塑等手段,打造独具成都味道的小吃美食名片和文化IP。
·曹家巷·
在曹家巷,整条街的新风貌已基本呈现。这里有多元的美食,虽然每一家美食商家都有全然不同的设计和风貌,但搭配起来却又相得益彰,构成了新的风景。
如今,片区全面梳理了现有资源,着力优化形态,除目前已经呈现的业态效果外,还将进一步引入川菜等传统特色业态和现代新兴消费业态,打造富有特色的夜消费地标。
图片来自“成都住建”
这些区域的更新,带来了“三赢”局面,商家赢得了发展机会,周边居民获得了整洁便利的社区空间,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得以满足。
更重要的是,成都环境美感的提升、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得到清晰的保留,让幸福生活更加真实可感。
作者/来源:看透成都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