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影札记知否middot知否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知否,窥一段宋代时光

撰文

Lea

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远去的宋时代,既有《清明上河图》的俗,也有《西园雅集图》之雅,兼具理想与现实。

我是从顾二爷那句“燕云十六州”喜欢上这部以北宋为背景的社会家庭题材大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影片第一句:卯时正刻,新日换旧月,积雪未化,注意添衣……

一下亮出了这部剧的段位,随后,投壶、大雁、妆安、马球、茶艺、焚香、花道、雅集、书院满满宋朝的极简美学侧面,略略展示了宋朝风情。

况且宋朝是爱每一个民间节日的时代,踏青、观灯、赏花,从不辜负每一个春秋佳日。这一点,读一读宋词就知道了。宋大夫的风骨,诗酒背面的仁爱之心,宽袍大袖下的铁肩道义,日常中的优雅。列举一二,与大家分享宋时生活。

投壶

从先秦延续下来的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投壶礼来源自射礼。由于庭院面积局限或是宾客多而不方便备弓比箭以投壶替之,以乐嘉宾,以习礼仪。宋时,投壶是士大夫之中盛行的活动。

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何以言之?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

推枣磨

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

推枣磨在古代绘画中经常出现的游戏,用枣子和牙签组合而成取其平衡。用枣核撑开竹签,竹签两头各放置一颗红枣,推动竹签旋转,看谁的枣磨旋转时间更长则胜。苏汉臣在《秋庭婴戏》在画作中描绘的就是秋深枣熟后儿童聚精会神以旋转枣子为乐的情景。

丫鬟小蝶和六姑娘明兰用擂槌研磨擂茶中的“七宝”食材

七宝擂茶

擂,研磨也。故名擂茶。冬月添卖七宝擂茶。《梦梁录》

擂茶用现在的话就是调饮,将芝麻、花生、绿豆、葛粉、糯米、红豆、生姜研磨成粉,加水泡匀。

焚香

聊了宋时生活的琐事,再看看宋《梦粱录》中,“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的宋代文人精致生活。

在崇尚雅生活的宋代,比如剧中反复提及的“隔火薰香”。并不直接点燃香品而是先点燃一块木炭,把大半埋入香灰中,再在木炭上隔一层云母片,在将香品放在云母片上。

那时,贵客来访,主人会拿出珍藏香材,用隔火熏香的品香方式,慢慢煎烤沉香、奇楠、檀香、香丸、香饼这样的上等香品,在见香不见烟的意境里,品茗畅谈。

焚香、点茶都是收敛心情之举,《知否》剧中,明兰在姨母寄居之处点茶安神静心,真心为推动故事情节铺好路。

花道

宋朝人爱鲜花,是插花史上的鼎盛期。每年春天都会举办盛大的“花朝节”,“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梦粱录》)士大夫以插花为尚。

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

苏辙《戏题菊花》

胆样银瓶玉样梅,此枝折得未全开。

为怜落莫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

杨万里《赋瓶里梅花》

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

高翥《春日杂兴》

撰文:Lea配图:《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小编:Ye责编:Claire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5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