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刚过,初秋的八月仍然炎热,但早晚已经有凉凉的秋意。我们沿着江边的公路逆西江而上,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一个叫罗旁的小镇看到人们在晒蜜枣。秋天的阳光均匀地洒晒在一个个装着蜜枣的竹簸箕上,透出浓浓的秋意。
西江边上的华表石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河道之一,源自贵州南盘江,水量丰富,延绵二千多公里,沿江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罗旁镇正对的西江河道有一奇石,是西江的一个重要地标。该石名叫锦裹石,传说为陆贾路过此石,许愿若劝服赵佗归汉则以锦裹石。赵佗接受汉封后,人们在石上满载黄色菊花,以作锦。
石山下,河水清澈,树木葱茏西江边上的桑地里散落长着一些老枣树罗旁镇在西江的一个转角处,千百年来,河水冲积形成了肥沃的土地。罗旁的得名由来已久,传说中与河中间一个形似罗盘的礁石有关,取罗盘之旁意。现在的罗旁镇仍以农业为主,河道边可以看到绿油油的桑树,为人们养蚕之用。我们看到,桑地里零星种着一些枣树,村民打枣后弯身在桑树地里把散落的枣子捡出来。
用来腌制蜜枣的白枣走近树下一看,雨后的枣树挂着带水珠的枣子。枣子显得晶莹剔透,正是用于晒制当地著名特产蜜枣的白枣。这些由村民间种并制成的蜜枣通常以郁南县城都城命名,叫都城蜜枣,是广东人煲汤的常备原料,可以润肺清热,是岭南重要物产。
这个美丽的西江小村叫地心村放眼过去,稻田里的秋秧长势喜人,地心村就坐落在山水农田之间,是大自然的一个宠儿。当地人也深以为豪,称之为最美丽的乡村。单从地心村这个名字看,就可以看出当年命名者的骄傲。
八月的地心村一如往常的安宁收完第一造稻谷,又插好了第二造的秧苗,人们把这一段相对得闲的日子叫农闲。农闲时节,中午时分,村民们都回到家里吃饭,村子里显得安静。
地心村还保留了很多岭南古建筑地心村不同时期的老房子还保留了不少,可以看出村里各个时期的历史。一所老房子外面,晒谷场上立着一些晒干捆好的桑树枝。这些树枝可以供村民烧火做饭之用。老房子里外,这种物尽其用的传统生活方式让人感到时光在缓缓流动。
农闲季节的地心村选制蜜枣的老人农闲季节并不是真的闲。闲坐村口的大叔,他可能刚刚才从一个农忙时分走过,一个人安静独处,为下一个忙碌积聚能量。生活总得不断继续下去。在一所房子里,看到一位婆婆,正和其他人一起安静而娴熟地制作蜜枣。
我们饶有兴趣和大家聊了起来,发现农闲真的并不闲,村民们得利用这个短暂的时间窗口,把握枣子收获季节,利用好秋天的艳阳和早晚的温差,利用好大自然的馈赠,抓紧晒制出一年一造的珍贵蜜枣。通过详细了解,发现这些全部用传统工艺和手工加工的蜜枣粒粒来之很不简单,每一粒都凝聚了村民的心血。
用照片拍摄了制作蜜枣的流程,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工序一:梳枣梳枣就是用专门的金属刮子,手工把枣子一个个梳出一道道竖线,让蜜枣变得纹理丰富,更重要的是更易于吸收糖浆。这道工序非常耗时,很多当地人小时候打暑期工都做过这项工作。
工序二:煮枣煮枣是用煮开的清水把梳刮过的枣子稍微煮一下,辟去枣子的青涩杂味,让枣味更为纯正,同时也是为糖煮的环节做好准备。
工序三:晾枣水煮过的枣子捞起来,沥干水分,为糖煮做好准备。此时的枣子已经变得金黄剔透。拿起来吃一个,满嘴是淡淡香香的枣味。
工序四:糖煮糖煮的环节讲究火候,糖浆温度高,容易烧焦,火候不够糖色不够金黄也影响品质。所以,这道工序都是老师傅执掌。糖煮是用柴火烧,糖锅周边热气腾腾,小小一粒蜜枣也算是收纳了天地正气。寒冬三九的时候,当我们喝上一碗温润的猪肺菜干汤时,带给我们健康与能量的,或许正是那一枚凝固了酷暑,并被岁月予以平和的蜜枣。
工序五:沥糖沥糖的过程就是把煮好糖的蜜枣放在疏眼的竹簸箕里,搁木架子上沥去多余的糖浆。同时,蜜枣的温度也慢慢冷下来,可以进入下一步捏枣成型工序。
工序六:捏枣捏枣成型的工序就是一种华丽的“多余”功夫。负责这道工序的是几位很有经验的女性。我问上面那位捏枣的婆婆,一个个枣子为什么不直接晒干,而要费这么多功夫去把它们捏成型?婆婆说,没有捏过就不像蜜枣了。婆婆说出的道理简单直白,类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练不成材。实际上,捏成一定形状的蜜枣确实多了一种融入了人工雕琢品质的特别卖相。
工序六:晒枣晒枣算是最后一道工序。村民把捏好的枣子拿到自家楼上晒干。楼顶上专门搭建了玻璃房,玻璃房既能很好吸收阳光,又能积累高温。晒出的水蒸气与阳光在玻璃房里共同发力,形成了一种类似生命原始开端的混沌状态,替代了传说中的九蒸九晒,加快了蜜枣的晒制过程。玻璃房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防止昆虫接触晒制中的蜜枣,防止雨水淋坏,确保了质量。
传统制枣手艺的继承人老余
在热气腾腾的煮枣锅前,看到正在不断搅拌蜜枣的老余,得知他正是这家蜜枣店的传承人。老余告诉我,他就是地心村人,年高中毕业后就回家务农,跟父亲学习制枣技术,如今一晃就是40年。回到家后,老余给我发来了一些关于地心村以及蜜枣的资料。在这个偏于一方的小村里,有一个这么执着于传承的热心人,这是件让人欣慰的事。
记得很早以前听到过一个关于蜜枣的传说。一位孝子为了让母亲冬天吃到家门口的枣子,把枣子制成蜜饯,保存在瓦缸里。母亲吃上了这种爱心蜜饯后,平平安安度过了寒冷的冬季。于是,制作蜜枣的做法就在西江边上流传开来。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风物传说,它还是和蜜枣一样,传承和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