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生饥寒交迫,吃下一颗枣子却让他更加悲伤

唐朝的鉴空和尚,俗姓刘,吴郡人(钱塘江以西,治所在吴县即今姑苏区)。他从小就很贫穷,虽然好学却不能持久,成年后作的诗作也没有什么惊人之句。时常潦倒奔波于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样已经有四、五年了。

在这里他到处请求有权势的官员提携,谋求职位或者打个秋风找点钱,却总是所得无几。即使偶尔得了好多钱,也必然大病一场,把钱花光后这病又好了。总之不是穷中即病中。

唐宪宗元和初年,他游历到钱塘,正好这里遇上荒年粮食歉收,人们都没有钱粮,他更找不到吃的。就准备到天竺寺去讨点吃的。走到孤山寺西边饿得实在走不动路,饥寒交迫,内心绝望,坐在地上对着浩浩江水号啕大哭。

不知什么时候身边来了一梵僧(西域僧人统称)坐着,转过头对他笑道:“法师秀才,你这番旅游的滋味如何?”

鉴空说:“旅游滋味我已经受够了!可是你称呼我为法师,这又何其荒谬?”因为他这时还没是鉴空和尚,名叫刘君房,一介穷酸书生而已。

梵僧说:“你没想过当初你在同德寺讲《法华经》了吗?”

鉴空说:“你说得真奇怪。我现在已经四十五岁了,整天来往于吴楚之间,从没去过京口,又哪会去洛阳同德寺?”

梵僧说:“你大概是被饥饿的火烧得脑袋都焦了吧,记不得以前的事。”

于是他拿出一颗大枣,竟然有拳头那么大,说:“这是我们国家出产的枣子,吃了它的人,有上根智慧的人就能知道过去和未来的事,下根智慧的人也能知道前生的事。”

他把枣递给鉴空,鉴空饿极了,三两口吞下肚,又到江边捧水咽下,感觉稍微好受些,打了个哈欠伸个懒腰,眼睛困顿睁不开,就趴在石头上睡了过去。梦中看到自己在同德寺正讲经说法,醒来就像昨天才发生的一样。

这一下他顿时醒悟,本来已经哭过一场,现在哭得更惨,抽泣着问梵僧:“震和尚现在到哪里去了?”

梵僧说:“他呀,当年专心修法却没有成功,现在已经到蜀地再度为僧,已经断了尘世俗缘。”

鉴空又问:“神上人到哪里去了?”

梵僧回答:“他以前的愿望还没有圆满,听说又当法师了。”

鉴空继续问:“悟法师在何处?”

梵僧笑道:“你难道不记得前生在香山寺佛像前,大家开玩笑发下的大愿吗?悟法师那时说:如果今生不能证得无上菩提,来世我就当气宇轩昂的贵臣!因为他发下此愿,昨天我听说他已经当上大将军了。

当初我们出家为僧的五个人,只有我得到解脱,唯独你成为穷愁潦倒的书生。”

鉴空伤心泣下:“你可知道我这一生是怎样度过的!我四十多年来每天只得吃一餐饭,三十多年只有一件烂衣服!好歹我前世为僧修行一生,却一点福报也没有得到,反受如此饥寒。”

梵僧说:“这都是有原因的啊!当初你在法座上讲经说法时乱讲一气,让学法的人迷惑不解。自己还破戒吃肉。本来发出的声音浑浊,却想回音清亮,那是不可能的;身体长得佝偻,却想影子笔直,哪有这样的好事?这些都是报应所致!”

鉴空现在知道自己为什么如此穷苦了,就问:“那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梵僧说:“今天的事我已经没有办法帮你,下辈子的事倒是可以警示于你。”

他从僧钵里取出一面镜子,两面都晶莹剔。对鉴空说:“要晓得贵贱的区别、长短的原因、佛法的兴衰,你应当照照这面镜子。”

鉴空取过镜子对着照了很久很久,才抬起头对梵僧说:“因果报应的事,事物荣枯之理,我现在已经深刻领悟了,谢谢你!”

梵僧于是收起镜子,拉起他同行了十多步,却眨眼间消失不见了。

鉴空于是在当天晚上就到灵隐寺出家,受了具足戒。后来他到处拜访各处高僧求法参悟,勤苦修行。

大和元年,鉴空和尚来到洛阳,在龙门天竺寺遇到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柳珵--唐朝著名的史学家和小说家,著有《上清传》--亲自向柳珵说了自己的经历,柳珵认为这太不寻常了,感到震惊奇异。

鉴空还对柳珵说:“我的寿命将有七十七年,为僧将有三十二年,现在还有九年时间为僧。”这时候他应该是六十八岁。

他还对柳感慨道:“我入灭后佛法是不是要衰微啊!”

柳珵听了沉默不语--他已经认识到有这个可能。果然,后来到了唐武宗李炎时期,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会昌法难,佛法受到沉重打击。

鉴空和尚于是要来纸笔,在藏经楼的北面墙上写了几行字就走了。文字内容是:兴一沙衰恒河沙。兔而罝。犬而拏。牛虎相交与角牙。宝檀终不灭其华。这是预兆要发生会昌法难,佛法也终将再度兴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