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老敬老,陪伴是最好的礼物这份昆明重阳

登高望远尊老敬老

昆明这几天的天气出现了转变,拨开云雾见太阳了。本周末,恰是出游的好时节,而且周末的10月25日刚好遇上重阳节,陪伴至亲的长辈们,在昆明,寻秋韵,度过一个难忘的重阳节。

节日由来

农历九月九日,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重阳节。

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秋高气爽,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由于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历史长河中数载的重阳节,被赋予了很多的意义。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节日。

如今,重阳节的节日氛围越加浓郁,让我们走进春城,了解更多关于重阳节的节日意义。

金秋赏菊

绽放在美好的秋日里的菊花,为这个秋天的到来点缀上了最美丽的色彩。昆明多个公园展开了秋日赏菊活动。重阳节赏菊意义深远,菊花的寓意主要有:

01象征正直不屈

黄色的菊花又被称为“黄花”,在古代中华民族中认为是黄色的大地,因此黄色也是中色、正色。菊花凌霜而开,傲岸不屈,黄色的菊花代表着正直不屈。

02象征吉祥长寿

菊花具“养性上药,能轻身延年”之效用,被誉为“十二客”中的“寿客”。人们喜欢把菊花与其它花草、物象以及文字等相搭配,组成具有内涵且含义丰富的“吉祥语”图案,蕴意吉祥,求得幸福长寿。

03象征归隐的悠然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隐士隐居在乡野的悠然自得,常被后世所使用,因此菊花也象征着隐士归隐田园的恬静惬意。

04象征高雅纯洁

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白居易《咏菊》有“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许多诗中都以菊花比喻品行高洁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菊花成了高雅纯洁的象征。

菊花自古以来就是被咏赞的花,让我们一起在昆明,共赏秋日最美的景致。

大观公园的第二十六届金秋菊展于9月29日已经开启。本次菊展在主园区内布置了“和谐之舞”“一家亲”“小可爱”“嫦娥仙子”等多个展点。本次大观公园共展出菊花约余盆,约个菊花品种展示在大众眼前,为这个秋日带来最绚烂的色彩。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球型类、管状、飞舞型、丝状型等各式菊花形态品;以及什锦菊、多头菊、悬崖菊、盆景菊等各类菊花造型;还有少见的绿萍,绿沙,绿云,绿牡丹等绿菊品种在展区中可见。

昙华寺公园的菊花展传袭千年,如今在春城里绽放夺目,泥金香、紫龙卧雪、玉翎管等多个品种的菊花摆放在公园内,赏菊氛围十分浓厚。

整个苍翠的黑龙潭公园里,朵朵绽放的菊花,绚丽多姿,美不胜收。

另外还有金殿公园、翠湖公园、昆明动物园等公园内菊花装点,将金秋的氛围推向热潮。

这个重阳节,一定要陪着你最亲、最挚爱的长辈,到秋意最浓的公园里,赏一赏秋菊,听听他们口中的一句句关怀,微笑答谢着,陪伴着,倾听着,就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品“重阳糕”

有首老昆明《竹枝词》形容道:“重阳糕饼卯时尝,酒底花开菊正黄。饭后登高呼女伴,山头拾得锦香囊。”

在重阳节这天,昆明的家家户户传承着螺峰登高,饮菊花酒,酬馈花糕”的习俗,以“面簇诸果为花糕”,又称为“重阳糕”,美味的糕点可以全家共品尝,或赠与好友品尝。

重阳糕系新麦磨成的面揉和,做成几层,寓层层高之意,每层都涂抹红糖稀,夹有元肉、松仁等,最上一层嵌有枣子、莲子、白果等并撒上芝麻、红绿丝,蒸熟后,色香味俱全。

除了重阳糕外,此佳节人们还喜欢喝菊花酒,吃凉米线(卷粉)、凉面、凉豌豆粉等,当然,美味的卤菜、花生、应季水果等也是不可缺少的,旧时,老昆明人称这个为“吃席子酒”。

登高望远

重阳节这天,还有一个习俗是人们喜欢登高望远,爬到最高点,看得更多,望得更远,心胸也将更加广阔。

特别是老人们,秋游赏景、临水玩乐、登山健体已经成为这个节日的一种欢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家人的陪伴,岂不是更好。

所以,记得抽出时间,带着家里的老人、长辈,前往昆明的西山、长虫山、梁王山、眠山等地,陪同他们,走进深山中,让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静静享受高处风景带来的愉悦感。

感恩敬老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最美是重阳。而世间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你伴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重阳节在褪去历史的痕迹后,逐渐演变为尊敬老人,善待老人,感恩长辈的节日。

时间赋予了重阳节新的生命和活力,赋予了它新的历史使命。祝愿老年人健康长寿,愿亲人们能给与更多的关怀。

陪伴是最好的礼物,秋风、秋叶,秋景……在这个金秋时节,登高、赏菊、远游,一同偕老,去领略昆明的山川湖海,感受浪漫秋意!

来源:昆明范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