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继刚
一
小猫喜欢吃鱼,小狗喜欢吃骨头,小兔子喜欢吃萝卜,这是小动物的天性。小时候,我的女儿吃她妈妈的奶水长大,开始了牙牙学语。到了会爬、会摔、会走路的年纪,女儿也开始学着吃鱼、吃萝卜、啃骨头,她也像小猫、小狗、小白兔一样一天天地成长了起来。
后来,女儿读幼儿园了,我给她讲了犹太人在书本上沾蜂蜜,培养孩子读书的故事。
“孩子,你知道为什么书本上要沾蜂蜜吗?”女儿摇头,如拨浪鼓。
“孩子,你喜欢读书吗?”她仍然如顽皮的拨浪鼓。
“爸爸,我不喜欢读书,我要吃面包。”女儿远远地跑开了。
6岁那年,女儿读一年级了,她知道了“1+1=2”的数学算式,知道了“b、p、m、f”和“a、o、e”的声、韵母。慢慢地,她还认识了“读书”“唐诗”和“小人书”的词语。一次吃饭的时候,女儿认真地对我说:“爸爸,你要带我去买很多很多的小人书。”
周末,天空湛蓝,阳光晴好。我带着女儿坐着中巴车来到了县城。那一天,女儿在书店里自己选了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它们有注音本的唐诗,还有蔬菜和小动物的绘本。之后,到了面包店,我还为女儿买了她爱吃的面包。
回到家里,女儿带着她的书本和面包,静悄悄地躲到了自己的书房里。堂屋里的小花猫“喵喵喵喵”的叫唤,她不开门;串门的小伙伴们“哇哇哇哇”的呼喊,她也不开门。后来,“咚”的一声响,女儿出来了,只见她的嘴角、脸蛋和鼻子,全是面包抹上的粉末儿。
“孩子,你读的书有味吗?”我打趣地问道。
“爸爸,这些书真有味,有面包的味道。”她双手掐住自己的嘴角和眼角,扮演着顽皮的小花猫。
二
后来,我的青春渐渐地消失在女儿成长的脚步里,我的牵挂和思念也被她丢在日子掀起的风中——她在奔跑啊——
如今,当我再次回到小学校园,看着这些如花般绽放的童真笑脸,我觉得我的青春又回来了,我年幼的孩子又回到了纯真的童年了——我得陪他们奔跑啊——
比如看一场花事:看一棵树如何滋养一枚花苞,看一枚花苞如何怒放成鲜艳的花朵,看一只蜜蜂在花朵上的痴迷起舞,看一片花瓣飘落在风中打着美丽的旋儿。
比如看一场春雨:看一颗饱满的雨粒落在宽大的樟树叶上,然后落在一个树枝编织的旧鸟窝上。看一颗刚冒出土的南瓜秧在淅淅沥沥的雨丝里颤颤巍巍。看一位幼儿园的小女孩站立在雨中哭泣,她的雨伞被调皮的风姐姐吹跑了。
比如看两只蚂蚁斗架:在老枣子树下,两只小蚂蚁同时发现了一颗干瘪的枣子,然后纷纷跃到了枣子上,它们都把前脚狠狠地举了起来,都想推倒前来的对手。这时候,玩恶作剧的小草突然收缩了身子,枣子就裹着斗架的蚂蚁滚落到老黄牛的粪便上了。
但是,我最喜欢的却是和孩子们一起读书的日子。我们读《八十天环游地球》,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还读湘西籍作家彭学明的《娘》:
“娘是不想离开的。娘想尽办法挽回继父和这个家……”故事读到这里,男孩小周哭了,他伤心地说:“故事里的娘多么关心自己的孩子,我的娘却狠心地抛下了我,呜呜——呜呜——”
孩子们安慰道:“小周你别哭,我们和你一起读《娘》,好吗?”于是,教室里响起了这样的读书声:
“我不知道世间是不是真有天堂,如果有,我祈祷娘的来生不再是一只无脚鸟,而是凤凰鸟;祈祷娘跟那些善神、福神和所有的好神住在一起,平安幸福;祈祷娘和所有的好神都保佑娘的子子孙孙……”
谁知,小周哭得更厉害了,我的心剧烈地疼痛着。我真想送给小周一块甜蜜的面包,更想送给小周娘般温柔的怀抱:
假如能够治愈小周的痛,我愿意用一生一世做抵押,以分期付款的方式买下天底下的所有母爱,送给小周。
“老师,你送我一本书就够了。”小周擦拭了滚落的泪珠,他的眼眸如深邃的星空。
三
“希望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人,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4月23日那天,我在班级里开展了一个小型的读书活动,主题是“书香伴童心成长”,活动的开场白,我这样动情地朗诵着世界读书日设立的主旨宣言。
乡村的孩子有过节的习惯,过年盼望打工的父母回家发压岁钱,端午节盼望爷爷奶奶包粽子,“六一”儿童节盼望买一身新衣服。为了营造“过节”的氛围,我特意买了3袋袋装面包。教室里,同学们一边聆听着关于世界读书日的由来和故事,一边津津有味地享受着面包带来的节日乐趣。
“同学们,现在你正读着什么书,能上台为我们朗读一段吗?”这些年来,我读了一点儿书,也尝试写了一点儿文字。但是,要如何开展一次读书活动,我没有参与的经历,也没有组织的经验,全凭自己简单的想法而设计着。
首先上台的是男生阿宇,同学们都叫他“土豆”。“土豆”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一脸喜悦地走上了讲台。他说,他在读《苏东坡传》呢!“土豆”读了选段后,他还向我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老师,为什么苏东坡不恨王安石呢?”
“也许,是苏东坡一心忙着读书和写作,竟然忘记王安石曾经对他的迫害了。”我微笑地答道。学生阿景听后,“咯咯”地大笑起来。他说,苏东坡的“不记恨”更能说明他大肚的胸怀和重情重义的品格。因为他们同是文人,又曾经是好朋友,以后还是好朋友。
同学们不仅上台读书,分享自己的读书乐趣和心得,他们还朗读自己写的作文。
自从担任班级语文教师以来,每读到一本好书,我总不忘记向同学们推荐。偶尔在《团结报》上发表了小散文,我也是第一时间在班上和同学们进行朗读分享。我们班上的读书和写作也在这样的氛围里慢慢地开展了起来。女生阿洁就是我们班里一朵含苞欲放的迎春花。
能够展示自己的作文,同学们跃跃欲试。女生阿洁却抢先走上了讲台。她的脸色由于紧张略带羞涩,可是朗读的声音爽朗干净,如汩汩流动的山泉水。她朗读的是自己的新作《阳光洒满校园》:
“阳光从窗户洒了进来,顿时,我的座位上一片金黄,那是熟透了的稻谷的颜色,散发着书香的味道……”
四
世界读书日,湘西文史书店将举办作家黄于纲先生的《凉灯》读书分享活动。朋友圈里的这次读书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我。一直以来,现场聆听一次作家的读书盛会是我的一个梦。我觉得,一个读书人,总要为自己创造机会,寻找这样的正能量来沉静浮躁的心灵,刺激懒惰的本性,找回写作的冲动和激情。在准备请假前去蹭课之际,我突然想起了那36个如我女儿一样亟待奔跑的孩子。当这一天来临,我想象自己站在读书分享活动现场,然后以一名读书人的身份组织了这次乡村小学里的读书活动。
我相信,世间再僻静的角落,只要是朗朗书声飘扬的地方,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本文来源: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