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刺花我只见我们那一带的人吃,唐梨花在很多地方都吃,菜市场卖的也不少,白刺花在春节前就开了,一直到农历三月份,白刺花的树一般不大,它是荆棘丛,多年生,每年落点,在农村的田埂边,村庄旁的河边上生长。一两米长的枝条,往四周生长,叶子有点像沙松树,枝条浅绿色,长了很多刺。我们村子中央一个土堆上也有一棵长有三米多高,树主干有二十多公分大的,这样大的除这棵外再没见过第二棵。村里那些年有几个放牛的老奶奶还在世时候,花一开她们除了放牛外,其于时间都用在摘花上,花跟稻谷似的一穗的长在枝条刺之间,摘花时候被刺扎的手指经常见血。但对花的喜爱让人不在乎手被扎肿。一般人家只摘一点吃几顿,那些老奶奶则更多是摘去卖
。只要你去摘花都会见到她们,拿着一棍有个树勾的棍子,一来当拐杖,二来够不到的用木棍抅过来。枝条上那么多刺,不能用手一把抓着拉过来。她们穿的那种衣服宽且长,拉起来就可以兜一大堆花,所以她们摘花不背竹篮。我们小孩穿的衣服不能兜,则要背竹篮。白刺花釆回来很少有人直接吃的。花虽白看上去很有食欲,但苦似黄莲,而且苦味持久。得把花用水煮熟在加很多水泡着,一天换两次水,两天苦味渐淡才可以吃。用来凉拌放点淹菜醋酱油味精,少量盐。也常常用来煮蚕豆吃,炒吃也可以。怎样吃我们家都爱吃,也有人家花摘回家直接晒干,要吃时用水泡发换一两遍水就不太苦了。唐梨花的树就大了,有汤碗大的都常见,唐梨花白中带红,是一簇一簇的。枝条也带刺,但刺不多,摘起来容易多了,唐梨花树叶你枣子树,树颜色也像
枣树,结果像海棠。我们哪怕手被扎破的次数多也要去摘白刺花,唐梨花则不大有人吃,老奶奶摘去卖也基本上没人卖。不过我们十六七岁时还专门跑二十公里路的一条小溪边摘,那里气候湿润开的早。我们主要是姑娘小伙一起约着去春游。目地不主要是摘花,那时吃的食品不丰富,也不方便跑很远去卖什么小食品。就是早上起来烙一个饼子呀,或炸点油条兰花豆之类的。再炒点火腿肉包一盒饭就去了。去了也就是边走边说说笑笑,边摘花边唱唱地方小调。虽然彼此有些似懂非懂,似有似无的情素,但都只是说说笑笑,摘花时不注意碰到一下对方手都会被其她同伴调侃半天,过几天提起来那都会害羞得脸红。更不会有什么亲密举动了。唐梨花到不似白刺花那般苦,但是有色味较浓,也不能直接吃。摘回家也是要用水煮熟再浸泡一天,这一天换两到三次水第二天就能吃了。唐梨花炒点韮在一起吃,放点盐巴味精就很好吃了。也可以如白刺花一样煮蚕豆或凉拌。那时的白刺花味道是人间至味。那时的唐梨花是开的浪漫喜悦的:,那时的我们是单纯且自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