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簌簌衣巾落枣花,那些诗词中的枣树

鲁迅先生说他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我的记忆中,小时候我家里也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春天,枣树是发芽最晚的树,不要说桃花红杏花白,就连柳絮纷飞殆尽,杨花落了一地,石榴也开始抽出嫩红的芽儿时,枣树还兀自在春风中矜持着,老态龙钟的枝丫在等待着,等待着,阳光再暖一点儿,雨水再足一点儿,才肯捧出翠如碧玉的嫩芽儿。

秋天,枣树又是落叶最早的树,八月十五中秋节,红彤彤的枣子落杆后,叶子也已被打掉了小半儿,再一阵秋风吹过,黄的绿的枣树叶就簌簌地落光了。

如今,家中的枣树早已被砍掉多年,整个村子也很难再找到几棵了,脑海深处,那对枣树的记忆,却被诗词唤醒了。

1

《杏园中枣树》

唐·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确然,枣树实在不像杨柳那样妩媚袅娜,亦不像桃杏梨李那样有娇艳的花朵。它是平凡的,甚至是鄙陋的。

它的树皮好像皴裂的龟壳,树叶细小犹如老鼠的耳朵,它却没有自知之明,偏偏生长在这杏园里。也正因为枣树长得难看,不会有人来攀折,也幸免了遭遇毁坏伤害。

早春二月的曲江江边,各种花儿争相斗艳,旖旎多姿,枣树夹杂在其中,犹如丑陋的嫫母对着美丽的西子。

春风对树木的爱却是一视同仁的,在它和煦的吹拂下,枣树茁壮成长,眼见得树干要一人合抱那么粗了,得尽了生生不息的天理。

我寄言陌上园中赏春的游客,请你们回头看看这不起眼的枣树吧。您如果喜爱绕指的柔软,请您去怜惜杨柳和杞树;您如果追求悦目的娇颜,它不敢和桃李去争艳;可是,您若是想做一辆大车,车轴却必须要枣树这样的木材啊!

白居易年少成名,当年那个十七岁的少年怀揣着诗作向顾况报上姓名时,顾况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可是,当他恭恭敬敬地呈上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时,顾况立即改口说道:“有才如此,居亦易矣!”

只是,恃才之人难免傲物,难免和周围的环境显得格格不入。白居易初入仕途,春风得意,满怀一腔报国热忱,想的是为黎民造福,为君主分忧,勉力于“有阙必谏,有违必陈”。以至任职一月,既“谏纸忽满箱。”然而,他的尽忠职守,直言敢谏,并没有得到皇帝的赞赏,反而引起皇帝的不满,并且,他孤傲的性格,不畏强权的激烈言行,也深遭权贵的嫉恨。

因此,他常常感到苦闷和孤寂,于是借物抒怀,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株杏园里的枣树,不会以美丽的姿态取悦于人,却是能真正担当大业的至伟之材。

诗中的杏园就在长安曲江池边,大雁塔旁,是唐代为新进士赐宴、游玩的园林,白居易认为自己在一众外表雍容华贵,内心空虚龌龊的达官权贵中间,显得是那么的孤单。但是他却并不因此改变自己的天性,反而顽强地生长,在沉默和孤寂中壮大,以旺盛的生命力抗击着与它对立的世界。

白居易的一生正是如此,无论是在十里春风的长安杏园,还是在秋风萧瑟的浔阳江边,他始终不曾改变初心,始终坚信自己才是国家的轮轴之材,以顽强倔强的性格对抗着那些滥官污吏。

2

《咏牡丹》

宋·王溥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这首诗妙就妙在正话反说,题目为《咏牡丹》,我们就肯定以为这是一首歌咏花中之王,艳冠群芳的牡丹的,但是读完第一句,就我们知道想错了。

“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除了桂花,枣花应该是最小的花朵了。枣花虽然没有桂花的名气,芳香却并不逊于桂花,枣花的香淡雅中透着甜腻,是蜜蜂的最爱,枣花蜜更是蜜中佳品。

枣花虽小,花落后却会结出甜甜的枣子,桑叶柔弱,蚕宝宝吃了却能吐丝,都是品相不佳,却有实用之物。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可笑牡丹花开硕大华丽,富贵雍容,花落后,枝头却空空如也,不结一粒籽实,实是中看不中用之物。

这首诗和白居易的《杏园中枣树》异曲同工,都是先抑后扬,用鲜艳夺目的花草树木对比平凡粗鄙的枣树,前一首写的是枣木之材,后一首写的是甜甜的果实,也都是作者的自况。以那些华而不实的无用之人反衬自己是真正的有用、有才之人。

3

《又呈吴郎》

唐·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杜甫被称为“诗圣”,除了诗写得好,真正的原因是他有一颗圣人的心。

提起圣人,我们首先会想到孔子孔圣人,历史上凡是尊称为圣人的人,都是心怀天下苍生的人,他们的心里从未有个人利益,只有百姓疾苦。

杜甫当然也是这样的人,“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一路颠沛流离,好容易到了成都,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建起了一座草堂,刚刚安顿下来的杜甫,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自己的孩子尚吃不饱、穿不暖,房子漏雨,大风掀了茅草屋顶的时候,杜甫想到不是自己,而是那些流离失所,连间草屋都没有的天下百姓,他的愿望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又呈吴郎》,是杜甫写给他一位年轻亲戚的信,“又呈”是因为杜甫已经写过一封信,题目为《简吴郎司法》,“简”是书信,也就是给吴郎写信的意思。吴郎是杜甫的晚辈,杜甫在给他的第二封信中却用了“呈”这个敬辞,其中的深意颇值得玩味。

公元年的秋天,杜甫搬家了,他把自己在夔州瀼西的草堂让给了亲戚吴郎。草堂的前面有一棵枣树,每年秋天枣子成熟时,西邻的一个老妇人都会来打枣子吃。吴郎搬来后在草堂周围插上了篱笆,枣树也被圈在了篱笆里,老妇人不敢再来打枣了,她遇到杜甫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杜甫,杜甫便给吴郎写了这封信。

他说,吴郎啊,西邻的老妇人无儿无女,也没有吃的食物,所以每年秋天枣树结了枣子,她都拿着竹竿来打枣。她一个老妇人,颤巍巍地举起竹竿打落枣子,再慢慢地弯着腰拾起,兜在衣服的前襟里,回到家,再慢慢地吃,她就是靠着这几个枣子为生啊!如果不是穷困已极,她何以如此呢?

我住在草堂的时候,每年都任由她来打枣儿,我告诉她就当枣树是自家的,不必客气。

你来了以后,她总是防范你,不敢再来打枣,这固然是她多心,但是你插篱笆的事却是真的,还是不要这样的好。

国家正在打仗,赋税已经很重了,这样无依无靠的老妇人,已经被逼到了绝境,而天下像她这样受苦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对此都是无能为力的。想到那连绵的战火,我不禁泪流满面啊,所以,我们能做的也就是为她们敞开一扇门,让她们可以不必担惊受怕地打几个枣子啊。

杜甫写这封信的时候,肯定是字斟句酌,思量了很多,他既不想让吴郎觉得是在数落、责怪他,又想让老妇人能够多吃到几个枣儿;既想让吴郎拆掉篱笆,又不想让他因插篱笆自责,一片谆谆之情跃然纸上。

明代诗人卢世评此诗曰:“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示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音蔼如也。”

杜甫是诗人,是圣人,我们总以为圣人关心的都是大事,其实不然,真正有大爱、有仁者之心的人,是像杜甫这样连贫苦的老妇人能不能顺利打几个枣儿都要管。这样的细心,这样的体贴,也只有心怀大爱的人才能做到。

写了好几首关于枣树的诗,其实我最喜欢的是苏东坡的那句“簌簌衣巾落枣花”,春天已过,夏天就要来了,枣树就要发芽、开花了,如果是从前,村子里又到了枣花飘香的时候了。

老人们坐在枣树下谈天说地、谈古说今,孩子们在树下抓石子、抽陀螺,母亲们坐在树下纳着鞋底,看着孩子们笑……一阵风来,树上的枣花簌簌地落下来,落到了大人孩子们的头上,也落满了衣襟……

可惜,今天的村子里几乎再难找到一棵枣树了。

-作者-

水云初静闲来无事读书,心有所感写文。喜欢红楼,喜欢诗词,用心细读,写下所思、所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