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年内优标x3,这个神仙组织太优秀了

有这么一个神仙组织

连续两年内涌现

三名优秀学生标兵

连续两年每年一名成员保研北大

每年sci论文产出十余篇

各种奖项拿到手软

实验室成员所获荣誉部分展示

它就是

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应用实验室

大数据应用实验室成立于年,主要方向为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大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等,致力于信息技术在农业、遥感、生物信息等领域的应用创新。

“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实验室里,成员们严肃认真、求知若渴,其中以实验室常驻级成员林彬、王宇博、廖杰、彭然、罗远江、伍煊以及现任实验室负责人级李丹阳为代表,七人平均综测成绩为91.90,共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90项,累计获得奖学金12w+,在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篇以上,“学霸实验室”的美称实至名归。

他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

同时也互相追赶、互相成就

在一次次协作中

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现在请跟随枣子的脚步

一起从“他们的故事”来了解这个神仙实验室

王宇博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级学生

-学年度“优秀学生标兵”

“他在我们这里像神仙一样,是个平时很难在空余时间见到的人”,号称实验室“六边形战士”的王宇博不止在计算机、建模、实验领域全面开花,更是萨克斯、专业学习、体育门门不落下,斩获了“意林杯”管乐大赛一等奖、数学建模等省级以上奖项30余项。他将六方面全部拿下,从来不是轻而易举。大一时期坚定选择实验室的王宇博不仅要保证实验基础工作不落下,还要撰写论文、学习专业课程、参加各类专业竞赛,甚至加入了平时训练时间较多的管乐团。“分清主次,及时进行取舍”,王宇博在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的无形影响下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并下定决心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冲突了那就果断做出抉择,立刻行动,不后悔就行”。

林彬

计算机与科学技术专业级学生

-学年度“优秀学生标兵”

年,正值大一的林彬加入了信息工程学院大数据应用实验室,也是在这里,他拥抱了人工智能宽阔浩瀚的海洋,现已成功保研至北京大学攻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去年,实验室级成员李鸿翔保研北大;今年,林彬保研北大,这是优秀的汇聚,也是实验室精神的延续。对林彬而言,“保研北大”是他大一时从未想过的目标,好在学习路上遇到了实验室。第一次接触数学建模,第一次加入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跌跌撞撞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学院的实验室,于是三年里早出晚归,既注重平时的积累,在学院举办的程序员“福报”交流会上围绕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进行讲解,也不忽略向上拓展学习,在实验室牵头的诸如将人工智能学科与水产养殖领域有机结合的“慧眼识鱼”项目里不断探索自己的科研方法,找准自己的研究方向。从实验室踏出的每一步,让他有了选择北大的底气。

李丹阳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专业级学生

-学年度“优秀学生标兵”

不同于前两位优标选手的从容,李丹阳的优标征途稍微显得有些许曲折:“大一的时候,我的成绩在年级上仅仅排23名。”大学学习的新节奏、新方法让他迷茫,成绩的落差打得他错不及防,但满心踌躇困惑抵不过不甘于平庸的决心,也就是这份期望,让他毅然决定加入了实验室。

在师兄师姐们的带领下,李丹阳重新审视自我,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及构想,逐步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学习节奏与方法,一路完善改进,最终综测成绩名列学院前1%。也是在这个实验室,李丹阳和师兄们共同为数学建模竞赛、科研项目日夜不倦地奋战拼搏,直到攻克难关,最终拿到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四川省一等奖等33项奖项。高压能够击垮人,也最能锤炼打磨出一个人不畏风霜雪剑,敢于披荆斩刺的勇气与志气。如今的李丹阳,能从容轻松地谈起大一并不出彩的成绩,回望背负压力与负面情绪埋首实验室的日月,能够会心地笑道:“顺其自然,做好该做的事情,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在实验室里,大家是竞争对手,更是合作伙伴,相互取长补短。“一个实验室的成功并不是只通过一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每周开展交流分享会,一边分享近期项目中的成果,一边相互指正问题,完善实验成果。除了实验、交流活动,实验室的成员们会一起参加户外活动,比如打羽毛球、打篮球、爬山等,“平时经常打打闹闹,互相开玩笑”的融洽轻松氛围不仅让他们在实验室的工作多了几分乐趣,也让他们的身心得到了一定的放松。

实验室成员参与项目工作

而实验室有如此活跃的气氛,离不开团队中的“团宠”廖杰。从当初步入大学到如今保研上岸,积极开朗的他一直秉持着无需焦虑、向下扎根的心态不断耕耘。他将感兴趣的人工智能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相结合,如通过从猪的呼噜声中监测和预测猪的健康状况和异常行为,这一想法给予了同样对人工智能领域感兴趣的师弟李丹阳灵感,使他决心同样从听觉入手,朝着让信息技术在保护海洋哺乳动物领域应用的方向继续摸索。在空余时间,廖杰喜欢和李丹阳切磋乒乓球,尽管“屡战屡败”,但无论什么情况都不会影响他对乒乓球的热爱,正如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热爱一样。

而在大一就坚定深造目标的伍煊的学习过程里,“心态好很难做到,自己也会遇到诸如加分失利、成绩起伏的焦虑。”一步步走来,在实验室的专注工作,廖杰等伙伴的齐心开导,让他明白了心态转变的重要性。凭着“理性调整自己状态,厚积薄发”的信念,伍煊三年来获得了如计算机全国设计大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成绩也在大三阶段再次得到提升,最终成功保研上岸。

实验室“愉悦和谐、团结合作”的氛围,让成员们都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刚进实验室时,我们什么也不会,全靠师兄师姐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们。”王宇博满怀感激地说到,互助精神一直以来都是实验室里最宝贵的存在,在这里,每一个人都体会到了“家”传承的意义。

实验室成员商讨项目内容

“虽然辛苦,但看到付出换来的成果后,就会有种无可替代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也给予了彭然科研和学生工作的拓边。“我爱实验室,也很爱学生工作,它们都是有价值的事情。”在团队有需要时,彭然永远可以冲在团队的第一线,对此,廖杰忍不住为他点赞“他是非常热情的一个人,在团队工作里几乎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不管是实验室还是学生工作,对于如今已踏入研途的彭然来说,这一路走来挥洒的汗水,都会成为灌溉的甘霖。

传承榜样力量,尤其是深受实验室各位前辈鼓舞的罗远江满怀感动。她一开始没有明确的目标,一度觉得迷茫,多亏了实验室的师兄冯澳、李鸿翔、苏厚成的鼓励和帮助,让她下定决心保研。“做就好了,我们在学习中应享受过程,不要太在意结果,也不要孤注一掷于一件事。”从迷茫到笃定,从未知到研途,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在罗远江的心里,这也是实验室不同寻常的地方。

山高水长,一如既往。七个独特的个体汇聚在实验室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的不可替代性使这个集体绚烂璀璨。对于过去,他们彼此帮助、共同探索,一齐耕耘、一齐收获;对于未来,即将奔赴下一个远方的“学霸天团”,和正在马不停蹄向着专业学习和综合拓展全面奋进的李丹阳都愿意继续把实验室的精神延续下去,而同时他们也满怀期待地希望实验室的“新鲜血液”持续绽放青春活力。在未来,他们和实验室都将继续闪闪发光,一起奔赴下一个远方。

《Nature》发文!点赞川农校友黄永财!

盛雯:放弃清华选择协和,她说事在人为

冬来了,我把川农的秋藏在镜子里

文字

新青年通讯社

文钧敏刘誉阳吴侣錡曹菲

图片

受访者提供

编辑

刘培溪曹菲

责编

张鑫蕊

点亮“在看”,奔赴下一个远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