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中区分校用好党建指南

白癜风康复宝典 http://pf.39.net/bdfyy/bdfyc/160330/4808528.html

原标题:学历教育有突破社区教育有特色师资团队有干劲(引题)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中区分校用好党建“指南针”打造终身教育大学堂(主题)

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电大没有小学大,小学要比电大大。”放眼全国,“小”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共同特点。但电大以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成为广大公民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

走进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中区分校,墨香阁、兰蕙园、博雅苑等雅致场所一一映入眼帘。很难想象,这些场所聚集于占地面积仅1.3亩的校园。小小的渝中电大,还挂有重庆市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和渝中区文化旅游产业培训基地两块牌子,是市民终身学习的“大学堂”。

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渝中电大秉承“立德树人教育惠民”的办学理念,明确“服务终身学习,成就职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重庆开放大学基层单位试点项目渝中文商特色学院建设为工作抓手,把党建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走出一条学历教育、社区教育和非学历培训“多元一体、融合发展”办学之路,为渝中区构建和完善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发挥积极作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持续注入力量。

新生迎来开学典礼

办优质学历教育

搭建职业素养提升的成长阶梯

初来重庆工作时,陕西农村小伙何立阳的就业、发展之路走得十分曲折。他发现造成工作力不从心的根本是因为自己学历太低,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不足。于是,工作之余的何立阳走进了渝中电大。

重新走进校园的何立阳如饥似渴地学习,并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工作迅速有了起色。随着业务蒸蒸日上,他从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逐渐成长为了主管、经理、高级经理。

在渝中电大,像何立阳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得益于渝中电大高质量人才培养,学员们找到奋进方向,完成了学历和素养的提升,成就了个人职业发展。

“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信息,掌握新技能,对于社会成员克服知识结构上的欠缺,主动适应职业新挑战有着重要意义。”渝中电大校长张静说。

近年来,渝中电大充分发挥党建定向导航作用,以打造特色专业、搭建学习平台、对外开放合作、强化质量管理为重要突破口,构建学习形式灵活、学习资源丰富的远程教育模式,推动“学历+技能”教育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培养更多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据了解,渝中电大开设有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和成人大专3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并根据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变化,设置了文经、理工、艺术、医护等30多个专业,为求学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与专业发展方向。

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内在要求。学校在巩固与重庆知行卫生学校等中高职对接办学的基础上,拓展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公司、重庆路弗德机械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办学,为企业员工量身定制学习服务,铺就了企业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的“上升通道”。

此外,学校研究制定了全国电大系统独有的《幼儿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课程标准,启动了“渝中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学历提升助力计划”“渝中区文旅企业职工学历提升助力计划”等助力计划项目,惠及区域百余家企事业单位的数百名员工,为渝中区文商旅城融合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办特色社区教育

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来自渝中区大溪沟街道枣子岚垭社区的82岁老人洪加蓉,被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非遗烙画班学员的烙画作品所吸引,对学习烙画产生了极大兴趣。在老人强烈愿望下,校方评估了老人的身体状况良好,征得其子女同意后,洪加蓉老人成为学校烙画班的一名特批学员。

在市级非遗传承人张明志老师的精心教导下,洪加蓉老人掌握了烙画的基本画法、构图技巧,她的烙画作品甚至比一些年轻学员的作品都好。

洪加蓉老人学习烙画的故事,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折射出的是终身学习理念深入百姓心中。

教育兴则国运兴,学习盛则民运盛。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坚持“以民为本,需求导向;社区为根,特色发展;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原则,聚焦优化顶层设计,打造特色课程,突出品牌建设,助力就业创业,加强合作交流,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社区教育模式,促进渝中区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构建和完善。

在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的引领下,渝中区构建了1所学院、13所分院、79个社区学习中心的“学院+分院+学习中心”三级联动社区教育办学网络体系,搭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终身学习平台——渝中学习网,为渝中市民打造了“十分钟学习圈”。

学校结合重庆母城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开发古埙、国画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每年开设20余门公益课、多门短期体验课;组织编写《市民幸福生活导航》,开展“垃圾分类”“民法典宣讲”等专题活动,送课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让更多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上学堂”。

学校开展蜀绣、烙画非遗产业人才培训,并将技能培训与非遗产品开发、销售相结合,实现了社区教育与创业就业、非遗传承的有机结合。去年,学校通过线上云培训,对全区50多家重点文旅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助力渝中文旅产业复苏和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学校成功申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秘书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京办立项、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和苏州市教育局承担的“城市社区学习中心(CLC)能力建设项目”,成为全国16个试验点之一,为老年人智慧生活、社区教育服务社区治理做出有益探索。

去年,学校打造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1个、重庆市终身学习活动品牌1个、重庆市学习型团队3个、重庆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2门,培养重庆市百姓学习之星2人,进一步拓展了社区教育的资源阵地和学习阵地。

链接

凝聚团队力量筑牢教育发展基石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们开发科学防疫、心理疏导等网络微课程,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当学员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他们耐心细致地一遍遍进行指导;他们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师德高尚,对教育教学有着不懈的追求……他们是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中区分校(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的党员教师队伍。

教师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为在业务上加强“修炼”,学院通过外部引进、自主培养、择优外聘的方式,着力充实师资队伍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为加强交流合作,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与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区教育交流,与上海杨浦、成都锦江、四川宜宾3家社区教育学院组成川沪渝终身学习共同体,为服务百姓终身学习开拓新路。学校还打造党员教师为核心、专职教师为骨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和项目管理,提高研究能力和工作素养。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学校的党员教师队伍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读书班、支部“三会一课”,扎实开展“以案四改”“六个一”活动,推动主题教育成果深化巩固,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正是因为这支政治过硬、师德高尚、育人专业、团结奋进的师资队伍,成就了渝中区终身教育的发展。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全市电大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社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何霜张骞月图片由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渝中区分校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4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