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散文寻山药

文/佑子

“寻找”的“寻”在五寨方言里读“Ⅹing”,一声;题目当中的“寻”,不是丢了东西以后去找,相当于英文单词search,意为“搜寻”。“寻山药”要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

晋西北有句俗语:“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这里只说保德。因为保德依傍黄河盛产红枣。保德十年九欠,吃不到山药,而五寨盛产山药却吃不到红枣,于是头脑灵活的保德枣贩就抓住机遇来五寨用枣子换取山药。五寨没有红枣,红枣在五寨就显得金贵。于是,一斤红枣换三斤山药在当时成了不成文的交换规则。可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实话,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五寨、保德都不富有,能够填饱肚子已经谢天谢地了。秋收地了之后,大雪降临之前,保德一些枣贩就会赶头毛驴驮一驮红枣来五寨换山药。晋北的秋末冬初已经没有多少耀眼的颜色:庄稼野草都由绿泛黄,杨树柳树、榆树及柠条圪针、红柳等灌木叶子渐渐飘零至瘦削;早上起来大地会铺上一层白白的霜,太阳高了,霜才会散去。趁着地还没有冻,保德的红枣贩子赶着驴驼着枣款款地朝五寨走来。保德收成不行,五寨也不咋地,辛苦收获的山药都当主食贮藏于山药窖,是不轻易和红枣换的。因为山药可以当饭吃,红枣却不能。拿山药换红枣,是孩子们的事,与大人不相关。这才有了“寻山药”这档子事!保德红枣贩子用红枣换山药不是很严格,不管是小山药,还是半截山药,他们都不会计较,只要能吃就行。大家知道,寻山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是在刨过的山药地里“钓”漏网之“鱼”,能寻三斤二斤已实属不易,能寻到更多的是绝顶高手。能寻到山药的多寡与年龄个头不成比例,只与脑袋里的脑容量有关。寻山药的主体是半大后生,最大的不过十二三,小的就八九岁,七八岁不等;时间是放学后;地点是已经刨过山药的山药地;工具是一根笔直的一端磨尖另一端弯一个方便加力的手柄的粗铁丝和一只尼龙袋。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寻山药的高手通常有一柄非常锋利、而且好用的粗铁丝,那铁丝通常磨得尖部锋利。他们会熟练地将铁丝插到山药可能埋藏的地方。往地里插,铁丝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判断地下有没有山药是项技术活,经验丰富的老手知道:插入深度以15~20公分为宜,拔出铁丝时看尖端是否有潮湿的泥土,如果有,说明下面有山药,否则就得去寻找新的目标。一般地,年纪小的后生跟在年龄比他们稍大的哥哥后面学习、实践!只要肯动脑子,技术很快就会学到家。一旦发现有好征兆,就用铁丝,连同双手齐上阵,很快或大或小或半截土豆就会“浮”出地面。每寻到一个山药,信心就会陡增,因为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就能想象出吃红枣时的快乐,不但自己可以解馋,而且可以惠及家人!比寻山药更快乐的是把山药换成红枣带到家里,跟家人一起分享的时刻。看着一家人吃红枣的喜悦,听着父母对自己的赞叹,即便是少吃几颗,心里也是甜的!那种自豪感几乎可以传遍渾身的每个细胞,很难找到一个特别的形容词来表达,因为那是自己的劳动与智慧的结晶!要知道红枣在那时,要比今天的榴莲还要珍贵许多,一年最多也就有一次机会。现在吃红枣,无论冬夏与春秋,市场上随处可见,可是买回来,无论怎吃都吃不出当年的味道!如果可能,还想像小时候那样,磨一把锋利的粗铁丝,带着一家人在深秋刨过的山药地里,再寻一回山药,尽管赶着毛驴驮着红枣的保德枣贩们已经再也不可能出现在五寨的大地上了……[作者简介]佑子,原名,管佑,网名:一杯清秋。祖籍:山西五寨管家湾。因生活教书,因梦想写作!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星河》、《清涟碧波》、《荷叶飘香》及《散文精选大全》、《文史艺苑》、《砚城文苑》等多家网络文学平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5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