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95后小镇姑娘,将童年复刻进立体

翻了翻,一栋“纸”的房子被拆了出来:一栋二层的小楼,雕花的青砖。院子里,奶奶在挑菜洗鱼,院子外面,老爷子骑着自行车回来了,小孙女在门口的横梁上挥手。一群小狗和一群小鸡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如果仔细一看,还能看到一只皮卡丘。再往后看,打枣、采菱角、吃团圆饭的场景,渐渐出现。

书页翻开、合上、人物站起来、隐藏起来,五颜六色的光影在其中飞舞,形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奶奶翻开了一本书,旁边的洋娃娃瞪大了双眼,死死盯着里面的魔术,一合上,她猛地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叫道:“还要看!”奶奶笑了笑,他们是阅外滩的常客,《咬秋》在新的展示会上展出,让孩子们百看不厌。

池塘子在鲸字号书店里做的一幕

这次名为“童年弹起”的新展览,是指儿童在纸上的一次打开和关闭。这是由谭星祺和“鲸鱼”书店联合主办的“立体图书互动式展览”,于七月下旬在上海展出。在这次展出中,除了立体图书外,还有很多老店的立体卡片:录像厅、烤肉摊、老式理发店、灰砖墙的公厕、满头大汗的搓背师傅、挂着“华丽”背景的传统摄影棚……

那些逐渐消逝的回忆,那些早已逝去的童年,被她用画笔和折叠在一起,重新变得明亮。不管是3岁的孩子,还是60岁的奶奶,都能沿着这些幼稚的线条,踏上一段温暖的童年旅程。

儿时的悠闲时光

“95后”池塘子,大眼睛,蘑菇脑袋,带着一副圆框眼镜,活脱脱一个从漫画书中走出来的角色。她出生于江宁区陶吴镇,出生于南京。

资料上说,这里是一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城,青石铺地,佛寺吟唱,古建筑林立。但在池塘子的眼中,陶吴镇与文学上的描述完全不同,这里的街道、店铺、居民,都是随处可见的。“不是那种精致的古典风格,而是一种市井气息,充满了生活气息。”

水塘的幼时,扎根于青草田野。小时候,她在村子里抓虾米、摘桃子、摘枣子、坐在木盆里采菱角,她的体力是无穷无尽的,家里的墙壁也是如此,她的想象力实在是太丰富了,她开始在墙壁上画太阳,画美女,画高跟鞋,画集市上的面包房。“越是乱的墙壁,我就越是高兴。”

她从脑海中抓出一幅幅画面,开始复制。年,池塘子推出了一部立体图画《咬秋》,立秋的时候,一家人围着贴秋膘,啃西瓜,也就是“咬秋”的传统。

这一天,家里很是热闹。平面绘画不能把这些令人愉快的时刻完全展现出来,那么就让他们行动吧,把这本书打开,屋子就会升起;一拉竹竿,枣子就掉了下来;把书竖好,翻页变成池塘,外婆坐在木盆里摘菱角,一阵风吹过,那盆在“水”面上摇摆,在日光下,好像真的又回到了夏天的湖畔,听着远处近处传来的蝉鸣声。

到了晚饭时间,一家人围坐在中间的大桌子上,成年人坐在中间,右边的一张桌子上,是一群孩子。很多人看到这一页的时候,都会发出一声惊呼:这不就是我的童年么!

安徽、浙江、潮汕、广西等地的读者,都曾询问水塘是否为同乡。不管生长于江南,还是生活的火热,都让每个人都在这里发现了自己的童年。

池塘子的动态插图

“我很高兴,因为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美好回忆。这让我更加坚信,生命的本质,才是真正的感动。”池塘子说,尽管她对这些场面和角色都很熟悉,但是在创作的早期,她一遍又一遍地回忆,却发现自己的眼睛很模糊,就像是近视眼一样,根本看不清楚。

所以,她让外公帮忙找出一些老照片,把家里的旧家具搬出来,一遍遍地在小镇里寻找过往的痕迹,把这些古老的东西的细节拼凑起来,比如墙上的大花镜,她每经过一次,就会停下脚步炫耀一番;祖父那张旧的木质桌子,窗框下面是一张家庭照片,里面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惊喜;露台上的雕花砖头,是父亲出嫁之前,外公从隔壁镇迁过来的;她最喜欢的那张老式的凉床下面,肯定是放了一盆蚊香,床尾还在嗡嗡作响。

小说中的“小不点”,就是她,扎着一个小小的发夹,穿着一身蓝点和绿色斑点的裙子,蹦蹦跳跳地走来走去,就像一颗跳动的枣子。吃完饭,一家人围在门前,把一个西瓜切开,吃得津津有味,香甜无比。

父亲说,立秋的西瓜是要从中间啃的,这样可以紧紧地咬住秋凉。在她看来,美好的记忆是值得复刻的,每当它打开,她都会想起那个幸福的夏日。

从立体书中寻找宝藏

《咬秋》其实就是池塘子的毕业设计。在她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暑假,她在北京国际书展上看见许多来自国外的立体书籍。书中的三维画面,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空间感觉,还有隐藏的机关,让读者能够亲自探索。

池子对这种形态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堪称“一见钟情”。她是动画设计系的,以前在学校也有上过动画课程,制作了一些互动的图画,例如,当用户按一下屏幕,就会有一个动态的画面。她认为,这种立体书会更有参与性,也更有尝试的价值。“如果能让我的童年在纸上弹出来,重现当时的生活,真是意外之喜。”

池塘中的水和旧的图片相比较复刻

有了这样的念头,她就发疯似地想要把它变成现实,于是她就研究立体书籍,四处听课,并报名参加培训班。为了搜集资料,她走遍了北京所有的旧物博物馆,包括旧物仓、和平局、大柳树鬼市,还有一些隐藏在小巷中的古玩。

三维图书和玩具一样,最有趣的是交互性。在抽、拉、转中,读者能从中找到隐藏的细枝末节。为了使《咬秋》更加逼真,她对画面进行了多次修改,有些角色还被她画了十多次。“要综合考虑的因素很多,离得近的人不能挡得住远的人,角色的行为要生动,想出场景时,要在心里模拟出各个结构的动态效果。”

这部作品历时一年有余,在完成之后的一、二年间,池塘子仍然沉浸在这样的气氛中,创作出许多以他的日常生活为主题的立体卡片。“我最喜欢的就是这些琐碎的事情。”

在她看来,如果一个平面插图是二维的,那么他的创造和阅读,就是4维的,因为纸张的折叠和摩擦,会让人的感官和听觉产生共鸣。池塘里曾经有一台“打屁屁机”,只要拉动一根纸条,它的大手就会“叭叭”地拍在自己的屁

股上。一名观众一边欣赏着这张纸,一边笑道:“我和我的父母都想要这张纸,一块钱就能买一次,既省力,也能吓死人。”

好友南非常喜爱权志龙,池塘子仿造了一座权志龙的房子。

创造的过程既痛苦又欢乐,而她却“永远幸福地奋斗着”。

池塘子说:“在创意的时候,产生的效果是有限的,但真正开始的时候,这种不同的组合,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好像你体内的孩子,突然跳了出来,说:“那就好玩了!”“打屁屁机”这个有点滑稽,正是她在教导孩子们学习杠杆构造时,偶然得到的,一个顽皮的孩子,给予了她很大的启发。

她也制作了一幅4页的短片,用一根线串起来,可以度地转动。主角是一位“乘缆车去学校”的女孩,当其他人都在吃早点的时候,她就会用缆绳从缆车上拿起食物;当她横穿街道的时候,所有的行人都在等着她,她就这样从空中飞过,最后来到了南京市儿童小学。

立体图书是不能数字化的图书,每一个环节都要人工操作。看似天马行空的想法,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调试的。

池塘子小时候的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希望有一条缆车或者一条地道,可以直接从学校到家里。她小的时候,不是忘记了课本,就是忘记了作业,为了不被老师责骂,她总是会在十分钟后跑回家,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从那以后,她就梦想着,“要是能直接到达,我就不用等红灯、买早餐了,天天都能先一步赶到学校。”

环顾人生

池塘子离开北京后返回南京,目前在南京广播电视大学任教。她虽然生活在城里,但每月都会有那么一两次的回乡。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乡下女孩,我最喜欢的就是去郊区,看看那些破旧的商店,看看街上,看看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总能让我大吃一惊。”

有一次,她和男友老鼠在小镇上转了一圈,发现原来的学校已经被人搬走了。两人偷偷溜了进去,甚至还把自己的姓名和班级记在了黑板上。池塘子在讲台上拾起一朵新的花儿,“学校的时候,这是节庆,是不需要上课的,是快乐的象征。”她用它来装饰教室,男生在吹气球,女生在拉花,做黑板,做准备,圣诞节晚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在街头吃烧烤,在KTV唱歌,在京都过年,在摄影棚拍照片,在生活中,蘑菇头和平头男孩永远在一起。

池塘子为老鼠过生日,制作了一张卡片。卡片慢慢打开,两个孩子凑到一起,对着蜡烛吹了一口气,庆祝新年。

在老式摄影棚里拍照,背景墙就是一扇任意门,前一秒还是商业街,下一秒就是海滩。池塘子做的三维摄影棚,就是他们以前来的地方。一页页地往下看,最后定格在了一张红色的注册照片上。

今年,他们完成了一段漫长的恋爱旅程,并于五月结婚。在举办迎亲宴会的时候,她又回到了小时候的小镇,在外公家里举办了一场农会,当天人山人海,烟火很漂亮。

“上次外公一家人这么多,也就是我外婆过世的时候。结婚当天早上,天气格外的灰暗,可是当我父亲把我背到楼下时,忽然间,一片晴朗。我爸爸说,是外婆的庇佑。从小到大,我都是透过窗户,看到别人的新娘。那一天,我在婚礼车上感受到了被人注视的滋味。我把奶奶从窗外的窗户里给我画了出来。”

尽管老鼠是学生物学的,池塘子学动画片,但是他的洞察力非常强大,经常能让她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得到启发。她说:「这是我真正的感觉,虽然很小,却是生命的味道,很感人。」

池塘里的糖果盒子

外公的水潭是她的灵感源泉,她透过清澈的湖水,看着生命的最深处,“每当我把这些画面拍下来,我都会觉得很安心。”

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家庭,就会有新的记忆。不过,外公后院的那个小水潭,却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她将自己命名为“水潭”,就是为了怀念夏天那个莹莹的池塘。

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一个小小的池塘,一个小小的餐桌,我们可以游泳,可以触摸鱼,可以在桌子上碰过可乐,可以抢过鸡腿。即便是到了更广阔、更现代化的都市,那些久远的回忆,也不时地浮现在脑海中,让人想起自己的童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1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