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全县70%的农民从事果业,农民收入的70%来自果业。全县万亩耕地,万亩都种上了果树。
临猗的果园聚集了北方水果的所有品系,年产各类水果可达50余亿斤。
果品出口量稳居全省第一,直接出口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东南亚等3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省四分之一。
依托果业发展,举办鲜枣文化节、苹果文化节、银杏文化节,推动果品文化与农耕文化、商祖文化、黄河文化等深度融合,临猗正在农文旅融合中不断拓宽经济发展渠道。
果园里面长“娃娃”
8月24日,阴天,老吴盼着能赶紧下一场雨,地里的苹果就可以摘纸袋了。半个多月没有下雨,不敢摘袋,怕地表温度太高,晒伤果子;地里的草也不敢割,长得都快超过膝盖了。
老吴叫吴忠定,临猗县角杯镇上豆氏村人,是临猗县苹果界的知名人士,他的果园是国家级示范园区,连国外的一些水果专家都曾到他的果园里参观交流。老吴苹果园里的树已经有35年以上的树龄了,这些苹果树跟旁人家不一样的就是这点,几乎没有换过品种,所以棵棵都很粗壮。
说到这些果树,老吴的老伴说:“这些果树都是娃娃,是要管理的。”今年65岁的她从20多岁就开始打理果树了,跟这些苹果树有了很深的感情,她把这些果树当做是自己的“娃娃”。
谁说草木无情?当你对它倾注热爱,尊重它的生长节奏,那么产生的效果完全不一样,而且收益也出乎意料。
老吴家两口子对果树园子的热爱换来了各种荣誉,从省级到国家级的证书奖牌摆得满满当当,最重要的是,别人家的苹果论斤卖,老吴家园子里的苹果论个卖。
早些年人们追求苹果的产量,一亩地里可以种上百棵果树,而老吴家园子里的苹果树却在不断做着减法。其中一个品种以前一亩地栽45棵,现降成了16棵;另外一个品种开始时一亩地栽了80棵,现降为了20棵。园子里的亩产量由原来的斤,现在统一稳定在了斤。产量降了,收入可没有降,老吴家的苹果,一个就能卖到8-10元,关键是还常常买不到。
把果树当做娃娃一样养的人,养出的果子果然是与众不同的。“老吴的苹果就是咱临猗的一张名片。”知情人说,“这就是摇钱树啊。”
临猗果业发展历史较早。这里南倚中条山,北枕峨嵋岭,中有涑水河潺潺流过,特别是黄河冲积留下了良田万顷。曾经临猗是传统的农业产区,上世纪80年代后期,由“粮棉大县”,调整为“林果大县”,开始种植苹果树、梨树、枣树、桃树等经济林。苹果是当地发展面积最大、产值最高的一个品种。
临猗地处北纬35°的世界苹果生产黄金带上,苹果种植达70万亩,占种植面积的65%。“临猗苹果”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临猗苹果”品牌价值达52.39亿。
八月剥枣正当时
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果农放弃了苹果种植,开始拓展新的水果品种,枣业开始在临猗发展起来,尤其是最近十多年的冬枣产业势头迅猛。
最初人们种植的主要品种是梨枣,但是市场状况不佳,经过一番尝试,临猗庙上乡的果农瞄准了冬枣产业。“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八月是枣子收获的季节,庙上乡一派繁忙的景象,果农们一早就开始在大棚里摘枣子了。
44岁的邵新建是庙上乡山东庄村人,他家从年就开始种枣子,当时种植的品种是梨枣。在十多年前,地里的梨枣就都换成冬枣了。一开始种了10亩左右,现在发展到了21亩,不仅自家的地都种了冬枣,还在其他村承包了土地种冬枣。邵新建家的大棚是标准棚,亩产在斤左右,这几日正是冬枣上市的节令,全国客商都来进货,枣农家家在忙着分拣、装货、发货。作为枣农,邵新建说,他们只需要考虑种好枣,市场销售这块他们不参与。冬枣的地头价差别比较大,价格从三五元到七八元不等,除了普通大棚种植的枣,还有一种地坑棚,打的是季节差,价格也比大棚的枣贵很多,六月份就可以上市销售,一斤能卖到四五十元。
如今冬枣产业在庙上乡发展得如火如荼,种植面积达到了20万亩,占全国冬枣面积的16.3%,产量占全国冬枣总量的26.2%,全国冬枣市场占有率达到25%,临猗也获得了“中国枣业十强县”的称号。
“阳光玫瑰”是新贵
临猗七级镇留尚村也从种植苹果效益不佳中积极寻找出路,在种植葡萄上蹚出了一条致富路。
上世纪90年代,留尚村主要种植花冠苹果,由于海拔低、光照不足,再加上果树树龄老化,导致苹果品质差、卖不上价,整个村陷入了农民没钱、村集体也没钱的困境。
年,当时任村支部委员的王荣光带领村里8名党员,自掏腰包外出考察了全国知名优质葡萄产区,决定在留尚村发展葡萄产业。大多数农户对于葡萄种植并无了解,持观望态度。于是村支部挨家挨户上门讲解政策、分析形势,鼓励村民以土地入股、以工赚薪、抱团创业,当年流转了亩耕地,由村里的8名党员先行试种了14个葡萄品种,经过几年试种之后,村里选定了“阳光玫瑰”这个品种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近两年,“阳光玫瑰”的市场非常好,价格也一直在高位运行,有的地方一斤售价在20元以上。种植该品种的果农也因此获利颇多。该乡一果农,3亩半地种植的“阳光玫瑰”葡萄卖了40多万元,还有一些种植面积大的果农,一年的收益可以买一套房。
一人富了不算富,一个村富了也不算富,共同富裕才算富。近三年,在留尚村葡萄种植的带动下,全县有5个乡26个村都开始种植“阳光玫瑰”,面积达亩,亩产斤左右,平均每亩收益能达到2.5-3万元。
面对不断扩张的种植面积,“阳光玫瑰”未来是否会出现价格下跌、果农收益受损的问题,王荣光说,“阳光玫瑰”目前供不应求,未来肯定会回到一个合理的价位。不过葡萄种植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户”的模式,实现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筑强“葡萄产销链条”,发展“葡萄特色小镇”是王荣光为留尚村谋划的未来。
千年石榴依旧香
临猗果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聚集了北方所有品系,年产各类水果50余亿斤。形成了“坡上苹果坡下枣,半坡地带石榴好”的种植格局。
跟苹果、冬枣、葡萄等水果不同,石榴在临猗的种植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上千年前,特别是当地的江石榴,因具备药用价值,售价比其它石榴品类高出一倍。
临晋镇泉杜村党支部书记丁培建说,石榴对种植环境比较挑剔,必须种在通风效果好的地方,温度还不能低于零下十二三摄氏度,低于这个温度十多个小时,石榴就会冻伤。临猗的半坡地带通风条件好,而且空气湿润,低温情况发生少,自古就是种石榴的好地方,特别是江石榴。临晋牌石榴商标被评为中国具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也是农业部授予的地理标志农产品。
泉杜村有亩土地,其中多亩都种着石榴,还有一些种着桃子。除了江石榴之外,这些年还新种植了黑籽石榴、软籽石榴等5个品种,都是十分受市场欢迎的品类。每年霜降之后是石榴的采收季,届时自会有果商上门收购,不愁销售。
全县现有恒温果库座,年贮藏量达75万吨,占全省三分之一,是华北最大的果品集散地。近年来电子商务突飞猛进,临猗县先后成立了各类电商企业余家,形成了12个县级物流中心、70个乡镇物流中心,辐射全县83%行政村,全年通过电商销售各类果品5亿斤,占全县果品总产量的七分之一。
下一步临猗瞄准的是果业的高品质发展,果园在探索一条以农业为基础、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模式。
山西晚报记者李雅丽
1.峨嵋岭的半坡地带最适宜种植石榴。
2.万亩冬枣园。
3.石榴正是剪枝打芽的时候。
4.用于酿酒的葡萄已经成熟。
5.正是冬枣采收的季节,果农们会根据品级挑拣冬枣。
6.冬枣园里,果农正在查看成熟情况。
7.老吴的老伴开着三轮车往果园里送竹竿。
山西晚报记者马立明胡续光摄
(责编:褚嘉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