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县,因干旱缺水,常被人戏称为“干县”。年,他目睹了故乡大旱之年的悲凉,决心在乾县打黄土辐射井,改变家乡缺水的局面。
他亲自率领着团队,披星戴月,坚守工地。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黄土辐射井成功出水。其出水量比其它井型大8-12倍,效益巨大,并从理论上突破了“黄土不能成为含水层”的传统认知,黄土辐射井被广泛推广,全国10多个省市的干旱缺水问题因此得以缓解。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李佩成。
李佩成被誉为“一代水神”的他,提出“割离井法”理论,解决了乾县千百年缺水干旱的难题;主持安装中国第一台大型水力积分仪;研发黄土辐射井、发明轻型井;组织编写我国第一本高等学校《地下水利用》统编教材,破解西安水荒,主持中国西北“山川秀美”科研项目等。
求学之路虽艰辛,赤子之心未曾变
年,李佩成出生在陕西省乾县的一个耕读之家,他六岁便被送到学校读书,小小年纪读书却很刻苦,每天天不亮就提着自己的玻璃菜油灯和小木凳去上学。但在天真烂漫的年纪,他却目睹了一幕幕因缺水而发生的血腥暴力事件,让幼小的他懂得了水资源的重要性。
年的暑假,李佩成的大表哥领他去西农“逛世事”。一路行来,哗哗流水的渭惠渠以及茂盛的庄稼与焦渴的渭北旱塬形成鲜明的对比,九岁的李佩成好奇地问表哥是谁修的渭惠渠,表哥说是我国近代水利大师李仪祉修建的。
令人惊讶的是,当晚李佩成竟然梦到了李仪祉对自己说:“你要跟我学水利,必须在背上刺上‘精忠水利,为民造福’八个字。”他欣然应诺,正当李仪祉准备刺字时,龙王突然来了,从李仪祉手中夺过钢针,说:“这个年轻人说话不算数,他既然愿意立志,就刻得深一点,不然他将来就忘了”,一针刺得很深,鲜血直流。
谁也未曾想到,童年这一水神梦竟成了他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
年9月,李佩成顺利考入西北农学院,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水利生涯中的重要领路人——著名农田水利学家和教育家沙玉清。
沙玉清教授从一开始便教导李佩成要“为水利奋斗终生”“关爱大西北”。这两句话让李佩成一辈子记在心中。沙玉清教授对水利科学的热爱,对西北的热爱及其为之奋斗的表率,也不断鼓舞着李佩成,为圆他的“水神”之梦指明了方向。
年春,李佩成被指派到中国农业科学院灌溉研究所进修学习,由地下水开发利用专家葛荫萱直接指导。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灌溉所将近两年多的进修学习,让他获得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也促成了李佩成的处女作《利用地下水灌溉的好处及其在国外的发展》的发表。
这是李佩成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中国农业科学》杂志上。那时的他,还不满30岁,但他的新理念、新思维却在水利界起了波澜。
年,中苏关系愈加紧张,为了不使两国人民的直接交往中断,中央决定立即优选一批留学生赴苏,李佩成便是其中的一份子,在李佩成回忆里,这是一次不寻常的留学,他们要在一种有友谊又有敌意、有监控、有斗争的特殊环境中学习和生活。
莫城风紧又飞雪,已稀游人愁更多。唯闻一出笑声起,天寒地冻奈我何!
李佩成作的诗句中,表达了他在异国他乡虽艰难生活,但对祖国依旧抱有无限忠诚的赤子之心。
年,李佩成提出“割离井法理论”,即通过解剖一眼分割出来的单井而进行井群计算的方法,使其成为能满足不同水文地质条件和水井不同运行方式的13种求解模型,促进了灌排井群工程设计中重大难题的解决。
年11月周恩来总理在莫斯科接见中国好男儿心系家乡,建言献策绝水患
李佩成的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凹凸不平的《中国地形图》,上面凸起的被焦黄色遮住的部分便是整个西北地区,这幅地形图在时刻提醒着李佩成,水之路从未停息,他也不能停息。
年,李佩成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乾县,再次目睹了故乡大旱之年的惨状,然而此时的李佩成再也不是当年面对干旱束手无策的孩童,他下定决心改变家乡缺水的局面。
他亲自率领着团队,披星戴月,坚守工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黄土辐射井成功出水。当井水从抽水胶管喷涌而出时,欢声笑语震响天空,人们手舞足蹈地跳跃着,激动的泪水挂满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年黄土辐射井的辐射孔在喷水黄土辐射井出水量比其他井型增大8-12倍,打破了“黄土不能成为含水层”的传统认识,水资源的问题解决后,收成也不再是问题。
从年春天打第一眼井起,到年夏末,短短三年多时间,乾县共打黄土旱塬辐射井多眼,有效浇灌面积超过10多万亩,李佩成的研发成果解决了乾县千百年缺水干旱的难题。
年,李佩成、刘才良、王树珍三人将辐射井整理成《辐射井》一书,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辐射井的成功推广,是造福桑梓的伟大之举。年,黄土辐射井获国家科学大会奖。
年渍涝灾害考察激发了轻型井的发明(左二为李佩成)
20世纪80年代,陕西省渭北地区出现了大面积渍涝灾害,为了解救水深火热的乡亲们,他不分昼夜的进行调查研究,成功研究发明了排灌两用轻型井,此发明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年轻型井的钻井试验现场(右三为年由他主持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枣子沟试区建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李佩成主持完成了《群峪协井、两水并用、西安市中近期最佳供水方略》项目研究,有效解决了西安这类城市供水紧缺和环境问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
年8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作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62岁的李佩成仍满腔热血地接受了任务。
鬓微霜,又何妨!年逾花甲的水科学家,在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面前,表现出的从容、担当、不畏艰辛,值得每一个青年学子为之动容。
李佩成在考察甘肃庄浪县的再造山川秀美年,李佩成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敬业重教,现已培养硕士和博士近百人,出版专著和全国统编教材18部,公开发表论文百余篇。
迈入古稀之年的李佩成,给自己定下了一份为期十年的“十年规划”。他希望自己的头脑再清醒10年,老树新枝十年,到80岁以前保持健康的身体,争取不糊涂,不虚度,清清楚楚跟党走,勤勤恳恳干10年,再向国家提出10条重要的咨询建议,再主持完成3个大的科研项目,再编著5本科学著作,再为国家培养50名研究生,再发表30篇论文。
截止年,“十年规划”李佩成院士已经超额完成他的计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于他,名副其实!
李佩成
(.12-)
农业水土工程及水资源与环境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参考文献
[1]《防旱抗旱为人民山川秀美寄深情——李佩成传》,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2]《李佩成学术成长经历采集令我心灵升华——一个摄像师的心灵独白》,中国科学报
[3]《听《光阴的故事》,读懂“一代水神”李佩成院士》,长安大学
[4]《优质的采集要用“心”——李佩成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心得之一》,中国科学报
[5]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