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戈壁与雪山之间扎下根来,一代代屯垦人改造了大西北的风沙水土,写下新中国发展史诗雄浑的一页。
迈入新时代,戍边儿女汗水浇灌的绿洲如何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半月谈记者走访兵团多地发现,屯垦人已经步履坚定地走上共享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上的风景呈现出哪些不同于往昔的新色彩?关于“两红一绿”的几个小故事,或许可以窥豹一斑。
大漠绿:小小滨藜,大大希望从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区出发,驱车南行大约半小时,苍天大地之间一座巍峨城门映入眼帘——这就是通向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沙漠之门”。登上城门极目眺望,远处是沙海绵延,近处却可以辨识出一簇簇绿意。
是什么植物可以在这沙的国度扎下根来?小小矮矮,并不起眼,但枝叶间透露着蓬勃与坚韧。“它叫四翅滨藜,耐干旱、耐盐碱、粗蛋白含量高,还能当牲畜饲料。”兵团第一师十一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谢小云向半月谈记者介绍。
作为与沙漠“短兵相接”的团场,恶劣的生态环境曾让十一团职工群众饱受其苦。“大风3天刮一场,一场连刮3天。出门要戴上眼镜、帽子和口罩,即使这样全副武装,风沙还是能把你的鼻孔嘴巴灌满。”说起过去的情景,谢小云仍不住摇头。
如何在沙海里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十一团人意识到,必须在生态治理上下真功夫,动真脑筋。战胜了“沙漠之门”的考验,也就为整个兵团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积累了最宝贵的经验。
60多年来造绿护绿的久久为功,十一团屡仆屡起,反复摸索,终于沿沙漠边缘建起长达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形成了“国家公益林”“人工生态防护林”“生态经济林”“基本农田防护林”“团镇居住美化林”五级治沙防沙网络和“外围固沙”“中间护田”“城镇美化”的生态格局。截至目前,防护林面积达21.95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开发建设初期的5%提高到现在的33.8%,绿洲向沙漠深处延伸了整整20公里。多少年沉寂于黄沙之中的克里雅河古河道,今天已经被兵团人改造为“大漠水乡”。
绿进沙退,让十一团人尝到甜头。生态环境改善后的阿拉尔,成为南疆知名旅游胜地,“三五九”生态画廊、冬枣采摘基地、昆岗文化园等自然人文景点,每年吸引游客数十万人。南疆最不可思议的一场绿化实验,带来兵团一张日益饱满的“绿色名片”。
边疆红:枣子甜,共享更甜新疆是举世闻名的瓜果之乡,千万各族老乡都盼着树上的果子给自己挣出好日子。只是瓜果梨桃的行情有时也很难顺人的愿,越是丰收,越卖不出价钱。
有人为这事着急了:这样下去,乡亲们怎么实现共同富裕呢?
她就是兵团第一师十三团的职工尤良英,万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发起人。这个“联合社”,前身是她年独自创办的阿拉尔边疆红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
最初,她想的是,一师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怎么能让大家不再为返贫而担心?这个念头催生了边疆红,尤良英敢吃螃蟹,把自家种植的阿拉尔特色红枣注册了“尤良英”商标,外销打出“尤枣”品牌。怎样让外面的消费者信赖“尤枣”的品质?尤良英一手抓技术更新,塔里木大学的专家被请了过来;一手探索新的经销模式,不但上电商,而且开直播……就这样,“尤枣”的良心品质,在市场上站得住了。
尤良英并未满足于此。她意识到,应该把边疆红探索出来的发展模式带给更多合作社,于是,就有了“联合社”的实验。全方位机械化的订单农业、手把手传授的经营经验……“现在我天天接到电话,少说有多个合作社要加入我们呢……”尤良英说。
今年,尤良英又打开了新“脑洞”,在十三团推出“屯垦沙漠一棵树”枣树认养项目,认养人每年花费18.8元认养一棵树龄10年的红枣树,不仅可以为它取名、挂上认养牌,还可随时到现场或通过网络了解红枣生长情况,在此过程中收获春看花、夏赏景、秋有果的充实。红枣成熟后,认养人会收到树上结出的1公斤绿色无公害红枣。
军垦红:老小区传达新视觉“老旧小区都改造,一个小区一个样。五中全会国富民强,改革开放红利同享。党的政策就是好,居民欢欣把歌唱。”哪里的小区改造还被居民编成了快板书?
这是发生在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的故事。年,老旧小区改造被列为师市民生“一号工程”,计划在3年时间里改造全市66个老旧小区,让16.7万户居民的生活环境彻底改观。
铭刻了几十年风雨沧桑的的小区,改造要从哪里做起?年7月以来,八师石河子市党委书记、八师政委董沂峰带头,师市党委常委分片包干带队,每周六开展“党员双报到”活动。“老楼该装电梯!”“电动车充电不方便!”在两个多月入户走访收集居民改造意见建议0多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社区申报、居民点菜”制度。
近年来,石河子对老旧小区地下、地上、楼体、楼顶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化改造,同时,根据各小区的实际情况建设了“口袋公园”、文化活动场所等,小区整体功能得到大幅提升。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心)结合,利用居委会办公场所,建设社区陈列馆,用于记录、展示社区发生的具有纪念意义的“人、事、物”,尤其让“老军垦”们拍手叫好。
改造不惟于此。漫步在石河子的街道上,你会被一栋栋主色调为砖红色的楼房所吸引。这种色调被石河子市民称之为“军垦红”,源于年建设的石河子第一座楼——“军垦第一楼”的外墙色彩。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石河子市将“军垦红”大量运用于楼房外墙装饰,使得民生工程也带来一种新的城市美学。
老旧小区实现华丽“转身”的同时,统筹推进社区治理“多元共建、建管并举”的“石河子模式”也逐步形成,从老旧小区到幸福社区的距离,在石河子,也许并不遥远。
来源:新华社七师胡杨河市融媒体中心
★刘新建:推动七师胡杨河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董建安交2万元特殊党费感党恩
★七师胡杨河市开放大学揭牌
★七师胡杨河市二季度项目集中开工
★光荣在党五十年薪火相传砥砺行
编辑:李 鑫
审核:宋 杰
终审:曹啸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