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孔融是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也是孔子的后世孙。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小时候非常懂礼节,四岁那年,每次兄弟姐妹在一起吃梨子,他都拿那个最小的梨子。大人就问他什么原因,他回答道:我在家里是小孩子啊,当然应该拿最小的。如出一辙,历史上除了“孔融让梨”,还有个“王泰让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王泰当时是南朝梁国目录学家,通俗说就是当时的国家图书馆管理官员,师从当时著名的目录学家叔父王俭。梁武帝时,王泰负责对官府藏书进行收集整理,后来官至吏部尚书,左骁骑将军。这里要说的王泰让枣的故事也是王泰小时候的事。王泰自幼聪明好学,一天他的奶奶把所有孙子、侄孙都叫到了她的房间。孩子们都到齐了,眼巴巴地都看着奶奶,不知道奶奶今天有什么训话。不过这次奶奶什么都没说,笑眯眯地看着满堂的孙辈们,满脸的慈祥,不一会她让人拿出枣子、栗子,撒了满满的一床。孩子们一看有吃的东西,都高兴坏了,争先恐后地跑上前去抢枣子或栗子。奶奶看着孩子们,她也高兴,忙不迭说道:慢点!慢点!大家都有。可是奶奶回头一看,王泰还站在原地呢!奇怪啊!这小家伙怎么啦?奶奶就问王泰:你怎么不来拿东西吃啊?是不是不喜欢吃这些枣子、栗子的?王泰向奶奶作揖道:奶奶,我挺喜欢吃的!我之所以不去抢,是因为您拿了这么多,到最后自然有剩下的,先让哥哥们吃吧!就算没剩下的,哥哥们吃得开心了,我也会开心的。奶奶听后很高兴:这孩子明事理,懂得谦让,兄弟间都像这样,那我们这个大家庭就很和睦啦。这就是“王泰让枣”的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和“孔融让梨”的故事糅合到一起,衍生出了“让枣推梨”这个典故。“让枣推梨”这一“让”,让出的是兄弟间的友爱与和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