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事春秋物非人非忆童年王延秀

上网查阅可知,最早人们寿命在50岁左右,童年是指襁褓期到一周岁,现在随着人们平均寿命的增加,童年期是6、7岁以前。那个时期,是人们最无忧无虑的时期。

我是50后,不是我矫情,我的童年无现在的幼儿“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疲于奔命上各个辅导班之忙,有的是优哉游哉奔走于我家与舅奶(南方称作“外婆”、北方称“姥姥”、我们这里就称作:舅奶)家随心所欲的玩耍。那时的人口密度没有现在的大,马路没有现在的宽,住房也没有现在的拥挤,小县城马路窄窄的,老百姓大多住的是平房。我家与舅奶家只是一条马路之隔。

方正的小院子坐落在小巷中间,那里有结于血缘的骨肉亲情;那里有八月十五可供全巷小朋友品尝的“开口笑”的甜蜜的石榴树;那里有供我一冬天享受不尽的红糖枣子水的高大的枣树;夏季墙头上爬满了开着白花可供我和全巷子小伙伴人手一支的玉葫芦的藤蔓------一切都恍如昨日:鼻中依稀闻见舅奶小鱼锅贴玉米饼子的香味;耳中仿佛听见身材高大魁梧的带着老花镜的舅老爹(即南方称外公、北方称的姥爷)坐在太师椅中在摇头晃脑的给我和舅奶讲着三国演义的故事------

那个年代,室内的家具不多,且还都是分得地主家旧的长条几啊、竹碗橱、八仙桌子等常用家具,地面还是泥土的!可给我勤劳爱整洁的舅奶收拾的一尘不染,整齐有序。

在小学任教的小姨下班后,甩着她那两条黑又长的大麻花辫子沿一溜小巷哼哼唱唱回到这充满温馨的院子里,在这里充满了我童年时无忧无虑的欢乐;装满了舅奶舅老爹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洒满了小姨和我追打嬉闹的欢笑声。这里永远阳光灿烂,沐浴着我快乐童年的成长。

幸福的时间总是感觉很短暂。在我不到上小学的年龄可能因老师的学前考试我都通过了,所以提前被小姨任教的小学录取。可结婚后的小姨却要随军到杭州去了。小姨走了后,一下子觉得院子很空旷,非常失落的我只好经常翻起小姨的书箱:小姨上初中时的寒、暑假作业、师范时候的书籍、工作后的杂志,以及当时可能最流行的苏联书籍《苏联女英雄卓娅》、《军事秘密》------被我半懂不懂的看了个遍。曾记得当时寒、暑假作业中提到世界有12个社会主义国家,保加利亚的集体农庄中的幼儿园都能供应幼儿每天早晨的一份牛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老大哥;还看到师范语文课文《牛郎织女》一文中这样的几句话诱惑着我:如果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夜晚的葡萄架底下,能听到牛郎与织女的悄悄话呢!要不是舅奶劝说葡萄架子底下会有蛇,我还真就半夜要过去偷听了呢!

卓娅这个苏联的女英雄在我心中一直是个无意记忆,印象极深:面对着德国侵略者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直至被德寇绞死,献出了18岁女孩年轻的生命!《军事秘密》记忆就比较模糊,可能那时6岁的年龄接受不了什麽军事间谍、发报之类的知识吧,就觉得看起来涩枯难懂,只是记忆深刻的是苏联集体农庄中的干草仓库里有一种很浓厚的香香的干草气味------男女间谍经常在这里接头,别的真就无印象了。遗憾的是:是由于多次搬家丢失了这些50年代的寒暑假作业、师范书本、苏联小说,还是在文革中,它们和一只青龙陶瓷大香炉及不少的老旧物件一并被居委会的红卫兵收走了?不得而知。只是最近在老宅的收拾中发现了小姨一张小学三年级的家庭报告书、5、60年代的残缺不全的红旗杂志数本。更为遗憾的是在文革中,害怕红卫兵来抄“四旧”的东西,舅奶回家偷偷把舅老爹的数十本线装古书焚烧于做饭的小锅灶底下数次才觉放心!那么漏网的就是现在找出的小姨的小学家庭报告书、5、60年代的几本残破不全的红旗杂志了

舅奶家的老宅位置已经遭遇了数次拆迁,先是被改成了最热闹繁华的小城路上的一家旅社,而后又是大的购物广场,但是不管怎么说,附近的小巷还存在,可是这一次大拆迁真就面貌全非,小巷彻底消失了!

闭目静坐中,还觉舅奶在三年自然灾害中烙的豌豆面和猪圈草(一种路边地头常见的趴在野地匍匐生长的野草般的野菜)合二为一的锅贴饼香味飘来;初春缺菜时刻,干萝卜丝熬小虾也是无比鲜香;干马齿苋馅和红薯面只能用纱布借助才能包捂得起来的黑黑的大菜夹子也呈现在眼前------都说往事不堪回首,可我多想这样的愿景在记忆中常留!

物非人非,可亲可敬、疼我爱我、勤劳爱整洁的舅奶、舅老爹已经相继作古;青春永驻的小姨早已落户他乡------但小院、亲人们的面孔、高大的枣子树、爬满墙头开着白花的玉葫芦的藤蔓、开着红红火火的一片石榴花的的石榴树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