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槊是隋唐排名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使用的兵器。《说唐》第5回在单雄信出场时写道:“姓单名通,号雄信,在隋朝是第十八条好汉。生得面如蓝靛,发似朱砂,性同烈火,声若巨雷。使一根金钉枣阳槊,有万夫不当之勇。”
对单雄信许多人都知道,暂且不说,只说他的兵器“金钉枣阳槊”,这里的“枣阳”是什么意思,与“枣阳(市)”有什么关系?
先看看这个“金钉枣阳槊”长什么样?
看样子像是长矛与狼牙棒的组合体。
再看看“金钉枣阳槊”的字面意思。“金钉”可以理解为黄色的钉子。“槊”是十八般兵器之一,是一种长杆矛。但“枣阳”指什么呢,不会是“枣阳(市)”生产的吧。
查阅一些资料,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枣阳槊”的杆是枣木的。枣木质地坚硬密实,材质沉重,耐腐耐磨,是做兵器的上佳材料。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二》载: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至年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潘楼东街巷》:“东曲首向北墙畔单将军庙,乃单雄信墓也。上有枣树,世传乃枣槊发芽,生长成树。”
一个意思是“枣阳槊”的槊头像枣子或枣核形状的铁锤,“金钉枣阳槊”应该称为“金钉枣样槊”。
一个意思是“枣阳”一词的讹传,正确的说法叫“束阳”,脑后哑门穴在文始道气脉学里又叫“束阳穴”,由此从大椎穴到哑门穴整个脖子这一段都叫“束阳”,这个“束阳”是怎么讹传为“枣阳”了呢?如同脚部的束骨穴,被讹传成刺骨穴。“刺”字的本源字是“朿”,两个“朿”字重叠就是“枣(棗)”字。这个是资料上说的,不好理解,如此“束阳”就变为“枣阳”了。“枣样槊”中的“枣阳”是说矛头后面有一段像脖子那么粗的东西,既可以刺,又可以砸。
好象说得都有一些道理,但都与枣阳这个地名无关,我这个枣阳人只能表示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