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中储存的枣子
8月29日下午,阳新县食药监局接到龙港镇居民投诉,称该镇辛田村有一伙外地人用不明液体浸泡梨枣并上市销售。
经过调查核实,让执法人员吃惊的是,13吨梨枣许多已经加工成“糖精枣”,还好发现及时,一旦投入市场将极大威胁到群众的食品安全。
6平米水池泡枣散发异常气味
“他们浸泡枣的液体气味非常难闻,尤其是在浸泡过程中,这种气味散发得更重。”
8月29日晚10时许,执法人员来到辛田村一处居民房,刚一接近就有一股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
在房屋的一侧,用水泥砌了一个约6平方米的大小水池,池中约有1米深的不明液体以及少量的枣子,难闻的气味就是从这个水池散发出来的。
另一间房里,可以看到大量的梨枣,大部分包装好的是青色的,少量没包装的已经呈红色。整个居民房内脏乱不堪,工具随意散放在各处,有的铁制工具已经生锈,木质工具上可以看到一些绿色的霉斑。
为让枣变红变甜竟用糖精钠泡枣
“在制作什么?”
“只是把青枣用温热水泡一泡,制作成红枣子卖。”作坊里的工作人员回答。
这些人为什么用温开水泡枣?
青枣子在60℃的温水中浸泡时,会逐渐变红。市民朋友在买新鲜枣子时,都比较倾向于购买红色的枣子,因为这是枣子成熟、糖分高的标志。
然而执法人员心里清楚,梨枣这个品种的糖分含量本就不高,这批青梨过早地上市,本就不成熟,假如只是简单泡枣子,为的是让枣子好看,但是枣子的糖分含量低,是不可能卖得出去的;另一方面,泡枣子要严格控制水温,不可能使用6平方米大小水池,而且散发出难闻气味的水池应该是有一些添加剂。
果然,执法人员在隐藏的角落发现了一些疑似食品添加剂的物品。执法人员初步判定这是甜蜜素和糖精,并对已经加工过的枣子和水池中的水进行采样取证。
面对这些证物以及执法人员的进一步询问,作坊内工作人员承认,他们用含有甜蜜素和糖精钠的水浸泡枣子。
食药部门及时查获清点扣押14吨梨枣
现场查封的枣子
根据作坊内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作坊一共有七人,都来自山东省,以牛玉辰为首。秋季到来,正是枣子上市的季节。牛玉辰等人想趁着枣子大规模上市之前赚一笔,因此从外地以低价购买了一批梨枣,来到交通发达、但又处于两省交界的龙港镇,准备把这些青枣加工成又红又甜的“糖精枣”。
据了解,青梨枣采摘时间早,因为糖分含量不高,一般价格都不贵,一斤价格在1元左右。梨枣成熟后会变红,糖分含量高,若能在早秋时节上市,会形成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效应,价格也会升至2元一斤。因此,牛玉辰等人铤而走险非法加工梨枣,以获取暴利。
了解这些具体情况后,执法人员连夜对这些梨枣进行清点并装车扣押至冻库,直至8月30日凌晨两点才清点完毕,共清点出梨枣14吨。若牛玉辰等人完全制售完这14吨梨枣,将可获利2万元以上。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相关规定,农产品加工时添加糖精钠、甜蜜素,涉嫌生产销售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这是被禁止的。县食药监局执法大队负责人表示,目前此案正在查处中,将依法严厉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
提醒
如何分辨“糖精枣”?
食药监局执法人员告诉记者,“糖精钠、甜蜜素等食品添加剂可以增加产品甜度,但是不能在农产品中使用。”
甜蜜素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市民朋友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如何分辨“糖精枣”?执法人员介绍,泡过水的枣子外皮也是甜的,市民朋友可以在试吃的时候,先舔一下,皮是否有甜味;
另一方面,泡过水的枣子保存期短,如果买回去的大枣很快就腐坏,就可能是“泡枣”。
本期编辑丨李娜
来源丨今日阳新
本期校对丨钟海涛
值班主任丨邹圣旺
本期监制丨曾向阳
商务合作:
(婉婉)
(lala)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一分钱,求打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