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诗圣杜甫

常见的白癜风发病原因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21506.html

大唐诗圣杜甫

杜甫,大唐中与诗仙李白齐名的人物,同样是才华出众,因为诗词名流后世,但杜甫与李白不同,一个是浪漫情怀的诗人,一个是悲天悯人的现实主义者,当然这与他们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李白,游历大唐半壁江山,在盛唐时期最繁华的地方长安停留很久,满眼纸醉金迷,所以很大一部分催生了他的思想,他的思想奔放浩大充满美感所以李白是被称为浪漫主义者,而杜甫,虽然也是见证过大好河山,但是他的经历,和李白天差地别,简单地介绍一下杜甫。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刚才我们说杜甫与李白不同杜甫本是早年家中富裕的,也是喜爱读书,少有才名。但是他见证的是大唐盛世的衰败。他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比如有名的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他年轻登高是所作,就充分表达了他远大的抱负,和对未来的无限自信啊,另一方面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也在很多作品中有所表达。

但是后来,安史之乱,再加上杜甫为官本来就不得志,又恰逢战乱家国动荡,他被迫拖家带口地流亡,期间生活贫困潦倒,甚至饿死了孩子……但是即便这样,他还写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至今,成都的故人旧居,杜甫草堂还有一棵枣树,这棵枣树也有一段故事和一首诗……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写的是杜甫在四川客居时候的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据说在杜甫的草堂前,有几株枣树,可以收获很多枣子。杜甫有个邻居,是个寡妇,没有儿女,没有亲人,她的生活无依无靠,还要给官家交税抽租。所以杜甫草堂前的枣子就成了她的食物来源。开始的时候,这个妇人还小心翼翼,怕主人干涉。但是,杜甫看到她来打枣,故意不出门,以免她害怕惊心。在了解到她的悲苦身世之后,杜甫特意表示关心,希望没有吃的就尽管来打枣,不要客气。正如诗中所写,“堂前扑枣任西邻”,我西边邻居来打枣那就随便她,“无食无儿一妇人”,因为她的身世悲苦,“不为困穷宁有此?”如果她不是真的生活无着、穷困无依怎么会偷偷地打人家的枣子呢?“只缘恐惧转须亲”,为了不让她害怕,更加对她和颜悦色。

后来杜甫搬家了,将这个草堂让给了他的一个姓吴的亲戚来住。杜甫的吴姓亲戚发现枣子总丢,就在周围树起了篱笆。这样,那个寡妇也就断绝了一个很大的生活来源。于是,在杜甫知道后,拿起笔亲戚写了封信,还带上了这首诗,诗中写了以前的情况,也委婉地劝了自己的亲戚,“即防远客虽多事”,虽然你树起篱笆并不是为了提防她,可是“便插疏蓠却甚真”,她却有想法,认为是防她,“已诉征求贫到骨”,由于安史之乱,她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穷到骨髓了,“正思戎马泪沾巾”,想到国乱民苦,我的眼泪就止不住流下来。

简短的诗句,却是他心怀天下的象征。就像这样,杜甫后来的诗句多是对家国命运的担忧,尽管自己也生活困难但还是报以人民同情,他的三吏三别,他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等,都深深提现着这种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4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