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的一个年轻人,机缘巧合误入仙洞,吃了一枚枣子,竟然熬过百年,留下一个“烂柯”的典故,被刘禹锡、蔡州道人等在诗中引用,所写的诗都成为千古名篇。请您耐心看下去吧:
任昉,字彦升,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学者、清正廉洁的官员。
任昉才思敏捷,擅长写文章,史称他“起草即成,不加点窜”。人们把他与同时期的著名诗人沈约并列,称他俩为“任笔沈诗”。
天监七年(年),任昉卒于官舍,年仅49岁。梁武帝萧衍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后,“悲不自胜,即日举哀,哭之甚恸”,追赠谥号“敬子”。
《述异记》是任昉的一部著作,主要是记录一些鬼异神奇的故事。在这部书的上卷记载了一个著名的典故:"烂柯"。
在浙江衢州市东南的10公里处,有一座景色幽美的山,名为石室山。在山的深处有一个石室,也就是一个石洞,人们传说有仙人居住在这洞中。
晋朝时期,山下的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名叫王质。有一天,他带着斧子,来到这山里砍柴。或许是机缘巧合,他误打误撞地进入石洞中。
在洞中,王质看到了几位小童子,他们有的在下围棋,有的在唱歌。王质非常好奇,就随手放下了斧子,走到近前一边看棋,一边听歌。
童子们对王质的到来没有太在意,正在对弈的两个童子一边在下棋,一边在吃着枣子。其中的一个童子见王质过来,就顺手递给他一枚枣子。王质也没有推辞,直接就吃了下去,然后竟然一点也不觉得饥饿了。
一局终了,这个童子扭头对王质说道:“你为什么还不回去呢?”王质这才想起自己该去砍柴了,当王质俯身去找自己的斧子时,他惊奇地发现斧子的木头斧柄早已经完全腐烂了,只剩下一个斧头。
等王质顺着原路回到村子时,他发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了,找人一问这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百年之久,与他同时代的那些人早都去世了。
后人从这个记载中总结出“烂柯”这个典故,意思是指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烂柯”也成了围棋的代称。
因为这个神奇的传说,石室山就被人们改称为烂柯山了。
唐敬宗宝历二年(年),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从各自被贬之地返回洛阳的途中,在扬州相逢了。两个好朋友赶紧去饭店小酌一番。
在筵席上,两人聊起了往事,白居易对刘禹锡的被贬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他写下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从小就爱下围棋,他的围棋水平很高,所以在写诗回赠白居易的时候,他就引用了“烂柯”这个典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宋朝史学家、科学家姚宽在他的著作《西溪丛语》里记载了一位擅于围棋的蔡州(今河南汝阳县)道人。
蔡州道人是一位有着深厚修养的得道高人,他非常善于下围棋,鲜有敌手。道人下棋有个特点,每次在对弈时,总是很有礼貌地让对手先手。这样下来,即使是输棋了,对手对道人谦逊的棋风极为佩服,也很愿意和道人交朋友。
蔡州道人曾经写下的一首诗,总结了自己下棋的心得感悟,诗中也引用了“烂柯”这个典故:
《绝句》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