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亚民葡萄酒陪伴中国人的美好时光7

中国葡萄酒风味史·第一章好酒是种出来的(先秦)

(6)出道即巅峰,最早在文字里出现的中国葡萄。《诗经》葡萄(下):蘡薁,蘡薁,酿造春天的味道。春天的日子缓缓拉长了……

《诗经》里用蘡薁写的葡萄诗有1首。

《七月》是《诗经·国风·豳风》中的一首,写人在一年四季中要做的事。

让时间成为时间的历法,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发明之一,成为人精确把握流动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宇宙的一种力量。直到今天,中国人平时按世界通用的公历(西方历法,也叫阳历)安排生活和工作,在属于自己土地上重大活动如种植、养殖甚至结婚、丧礼、建屋、预测命运中,仍然坚持着自己名称“农历”(也叫阴历)里的复杂传统。

——欧亚民《放在酒中——32瓶中国最灵性葡萄酒·No01七月流火》

试着意译《七月》如下: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那颗叫大火星的星星在天空流淌着一年中最炎热的火焰,(这时刻应该想着)在天变凉的九月缝制好衣裳。(如果不这样做),一月寒风吹起来了,二月寒冷了,没有衣裳怎么度过一年最后的时节?(只有这样),三月才能去耕耘,四月才能脱下鞋子下地劳动,在田边与送饭来的妻子和孩子一起吃饭,与管理田地的官员一起高兴。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七月要为天气变凉的时刻做好缝制衣裳的准备。(因为春天是爱情的季节),天气在阳光中变得暖和,黄鹂在鸣叫,少女执着箩筐沿着小路慢慢走着,采着柔嫩的桑叶。春天的日子缓缓地拉长了,到处是采集孵化蚕子的白蒿的人,“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少女感受着爱情,想着要嫁人后告别的少女时光,心里掠过一丝伤感。

在一年中最炎热的七月要想着八月的芦苇。在养蚕的一月要用斧子修整好桑树,方便以后采集鲜嫩的桑叶。因为在七月伯乐鸟鸣叫后,八月就要织好麻布,染上高贵的黑色和黄色,用鲜艳的红色为准备祭祀的人织好衣裳。

四月远志草结籽,五月知了鸣叫。八月收割田间的作物,因为十月树枝就完全落叶了。一月要举行狩猎的祭祀,用狐狸的皮为尊贵的公子制好裘衣。二月要像演练保护家园的武艺一样围猎,猎到的小猪归自己,大猪献给公家。

五月蚱蜢弹动着腿发出声响,六月纺织娘振动着翅膀发出声响。随着天气变凉,七月还在野外的蟋蟀,八月来到屋檐下,九月进入室里,十月进入床下。这时候要堵住屋墙缝隙,燃起浓烟熏死老鼠,关上会吹进冷风的北面窗子,在上面涂上不透风的泥,告诉妻子、孩子,在这样的室里度过一年最后的时光。

(这样做了,就可以)在六月采集可以吃的李子和葡萄(“六月食郁及薁”),在七月烹好冬葵和豆,在八月摘取枣子,在十月收获稻谷,“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用它们酿出春天的酒,互相祝福活着长长久久。(如果不这么做,那么)种田的人只能七月吃瓜,八月吃葫芦,九月拾麻籽,吃苦菜和臭椿。

九月修筑打谷场和院子,十月收藏好收获的庄稼。谷子、高梁、谷子、麦子,晚熟和早熟的全部都要贮藏好。(做完这些事,就可以)白天割取茅草,夜晚搓好绳子,修缮好屋子,因为播种谷物的时节很快就要开始了。

(做好了这些,就能)在二月凿取食用的冰块,在三月收藏进冰窖,在四月的早晨献上羔羊祭祀主管寒冷的天神。九月下霜以后,一切变得萧条。十月打扫好场院,放上酒杯,摆好宴席,宰杀好羔羊,大家聚在公堂里,相互举起酒杯祝福活得长久,寿命没有边际。

酒客乙:第二段“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我在哪儿看到过,说写农家少女害怕被贵族家的纨绔公子抢走,很悲伤。在另一个古诗欣赏文中又看到,说是采桑的少女怀春,爱上了一个少年郎,想到要和他走,离开父母,有点伤感。有点现在有些地方民俗时,新娘出娘家门哭婚那种。你小哥用了后一种解读方法。

欧野:对,好像这样更接近农历的特点。

酒客甲:还有某著名大学校长说七月流火是热情如火的网红桥段。

欧野:我们只说葡萄好吧。

来看酿春酒的那段原文: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可以有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六月采集可以吃的李子和葡萄,七月烹好葵菜和大豆,八月剥好枣子,十月收获稻谷,把它们酿成春酒,为老人祝寿。

另一种解释,六到八月各种吃,十月收稻谷酿春酒。

我倾向于第一种,理由有2个:

第一,这首诗共可分为八个自然段,每一段写一种生活场景,段中季节的排列是场景的展示。这一段写酿酒祝寿。

第二,李子、葡萄、大豆、枣子和稻谷都是酿酒的原料,简直就是日照两城区葡萄酒和贾湖葡萄酒的带货直播现场。

这是第一次在生活场景中出现的蘡薁和酒。

对一般种田人来说,要弄懂和记住这些(历法)过于困难了,《七月》把它唱成简单的歌是了不起的创举。一年中要做的事像摆放在农家院墙头的瓜果一样排列在月份里,随口可唱,主要用于农业的有时称为“田家历”,用于花木栽培的有时称为“花木(果)历”。

——欧亚民《放在酒中——32瓶中国最灵性葡萄酒》

本期观点发布

一、《诗经》里记载了用蘡薁等葡萄原料混合酿造的春酒。

二、葡萄第一次在文字记载中与酒的春意联系在一起。

第一章》》下期预告:⑦中国葡萄酒宝藏的密室路口

欧亚民

葡萄酒作家,首次以中西方葡萄酒文化比较、中国葡萄酒文化史、中国人在葡萄酒里绽放的光华(即90瓶中国心典葡萄酒)三部曲,解锁中国葡萄酒文明密码,首创葡萄酒心灵品鉴系统,与刘加强合著出版专著《为奇迹而生——中西方葡萄酒风味撞击》、《爱在酒中——29瓶中国最浪漫葡萄酒》、《笑在酒中——29瓶中国最快乐葡萄酒》。待出版《放在酒中——32瓶中国最灵性葡萄酒》、《这一刻光华绽放——中国葡萄酒文化史》。

喜欢骑自行车在山里晃荡。

陈谦:《笑在酒中》一书对葡萄酒这种“神的饮品”有了更深的诠释:味觉体验…酸、甜、苦、辣、咸;心灵品味…梦想、追求、浪漫、快乐、生命。

——《笑在酒中——29瓶中国最快乐葡萄酒》推荐语

(陈谦):《中外葡萄与葡萄酒》总编、中国园艺学会葡萄与葡萄酒分会副秘书长、副编审

混沌之悟

终于嗅到一丝蘡薁酒的味儿了,这需要多年的吃酒经验加上少许浪漫的想象,才可品出个中滋味。

虽说在《为奇迹而生一一中西葡萄酒风味撞击》中习得西洋葡萄美酒的风味其实是由数十种知名水果的独特味觉混搭集粹,而本土酒事儿,蘡薁则只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在风味中充当了一个角色,也就是说,在一大坛酒里,蘡薁与枣李豆稻等农家作物一起共襄酒事之盛举,与这倒也相映成趣,构成中西酒文化的不同底蕴与品味。行文至此,葡萄作为斯土一种普遍而具多样代表性藤蔓植物已似无可疑,葡萄酿佳作为斯民的生活饮品和祭祀礼酒早已载入古典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扫除了葡萄及酒乃舶来品的盲区误区,正本清源,端出了一个妥妥滴实锤。

大约记得出版第一部文本是在十几二十年前,那时搜索引擎还是个新鲜事,用

“度娘”

寻找“丢失的孩子”尚未得心应手,所有的咨询搜集都得像辛劳的蜜蜂蚂蚁一样忙活,能够拿出这样一份史料清单并推出扎实的成果,殊为不易啊。

段乔治:

我读过七月原诗,诗经的句子很美,一种精炼纯净不啰嗦的美,虽然语句短炼,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动词,却有非常具象的画面感。

阁下翻译的现代白话文诗经,语言非常的丰硕饱满生动,内容丰而不腻,极具可读性,保持了原文的精华和风格还有美,比如:“春天的日子缓缓地拉长了”这是好句子。

诗的作者如果能读到阁下的译文会喜极而涕的。

倩影QY:

你太厉害啦从历史角度挖出葡萄酒来龙去脉,想象力真丰富,不写小说可惜鸟。期待你的密码解锁

张继民:

葡萄酒文化伴随着人类文明史,更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文化的一种自由传播,世界大同也是一种所谓的精神层面的和谐、融合,所有生物都是有生命意义的,动植物都一样。欧老师传达的是一种文化自信,也是葡萄酒精神文明传承或者实践。敬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103.html